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天文仪器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天文仪器相关记录364条 . 查询时间(0.808 秒)
2022年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国际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遥感应用,对提高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由该校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组成的研制团队,顺利完成了CCD290相机及CCD测试系统,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国际著名天文仪器杂志《天文望远镜仪器和系统杂志》上,为主焦相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悉,该望远镜主镜口径为2.5米,采用国际领先的主焦光学设计,提供大视场、高精度和宽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进。望远镜配备大面阵7.2亿像素拼接CCD探测器,具备强大的巡天能力,能够每3...
获奖名称:中国小望远镜阵列CSTAR。
获奖名称:极端环境下天文仪器驱动系统非线性干扰补偿与潜隐故障无缝自愈技术及其应用。
近日,国家天文台张彦霞研究员、赵永恒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基于中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光谱数据,结合欧洲航天局的X射线牛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数据、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数据及SDSS可见光测光数据,通过交叉证认方法获取了具有不同波段信息的多个已知样本。基于此,研究人员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适合不同波段样本的最优分类器,为X射线牛顿...
徐进,副研究员,中国天文协会会员,200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天体物理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天文望远镜精密跟踪指向控制技术、望远镜指向模型、望远镜控制系统建模等应用研究。先后参加中法国际合作2.5米望远镜、SONG望远镜、乌兹别克斯坦1米望远镜改造等项目。
2022年1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接的“大口径望远镜成像光谱仪IMSP”项目完成出所验收,预期2022年6月完成外场首光。“大口径望远镜成像光谱仪IMSP”是一台具备三色同时成像和中低色散光谱观测能力的集成式天文终端,可以为银河系致密天体巡天、时域天文后随观测、开辟快速测光的相空间等科学方向提供强有力的观测手段。IMSP具有独立的光学消旋系统,可以同时对蓝(360-550n...
2021年,中国航天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祝融号火星车完成火星巡视探测、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取得一系列成果、航天发射次数超过50次,再创历史新高。近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总台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现在我国还有多型运载火箭正在研制阶段,未来几年内将完成首飞。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可以将1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相当于一次性发射一座天宫空间站。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高冠男等对云南天文台太阳分米波射电频谱仪所观测到的罕见U型爆发群以及其中丰富的射电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U型射电暴的产生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磁重联率。这是利用射电手段对磁重联率的变化过程进行探测。此外,他们还对耀斑环顶的密度变化、环系统的显著上升等一系列观测现象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以Decimetric Type-U Solar Radio Bursts an...
依托贵州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大数据领域首个也是当前唯一的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聚焦公共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块数据与区域治理三个研究方向。
2021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委托研制的3.2米箱式真空镀膜机通过出厂验收。近年来,南京天光所镀膜团队开展了提高膜系光谱反射率、膜系环境适应性和膜系用途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如:紫外增强型宽谱段高反射膜系制备,碳化硅材料基底表面改性层制备,极寒环境大口径镜面防霜膜系制备,高精度天文滤光膜系制备等,并应用于多个在研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基于国内大型天文观...
对人类来说,2021年接近尾声。但对天文学来说,有些事情才刚刚开始!太空探测器是空间探测的范围集中在地球环境、空间环境、天体物理、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方面。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到2000年全世界已发射了100多个空间探测器。它们对宇宙空间的探测取得了丰硕成果,所获得的知识超过了人类数千年所获知识总和的千百万倍。
杨世海,研究员,博士,自动控制专业,硕士生导师,南京天光所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中国天文学会会员,江苏省天文学会会员。Aarhus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在南京天光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天文仪器自动控制的研究。
寇松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光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14年3月-5月在澳大利亚天文台(AAO)交流访问。主要从事天文光学技术研究和天文望远镜研制,负责了南京大学时域巡天望远镜阵列、国家天文台2.5米地基光学望远镜、宋标准节点望远镜的光学设计工作,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1.93米望远镜、南京大学2.5米太阳望远镜的研制工作。
白华,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仪器与技术的研究。参加了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的光学维护工作,承担LAMOST激光信标系统研制、薄壳大气色散改正镜预研究、大口径低阈值成像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光机系统研究等项目。参与大型天文望远镜中星像传输光纤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光学设计工作;参与极端台址环境下的天文望远镜关键技术方法研究项目,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