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 动力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动力与电气工程相关记录29124条 . 查询时间(0.425 秒)
赵金杰,专任教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大学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曾在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南山铝业公司兼职,烟台南山学院兼职副教授,从事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现任海洋工程学院教师,主讲电路、电力系统分析、新能源发电技术等课程。
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1981年由原国家科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批准成立“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室”,1985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开放实验室,路甬祥为实验室主任,1989年开始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995年建成并通过验收,2010年更名为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闽南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现设有4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院现有在校生近1300人,近5年就业率达96%以上。
安徽科技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安徽科技学院一个基础扎实、管理规范、教学条件优良的工科二级学院。前身为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历经更名为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7月正式更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2017年9月开始,2017级新生入驻蚌埠龙湖校区,2018年6月,学院整体搬迁到蚌埠龙湖校区,学院目前在校生近1700人。
南通理工学院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9月。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船舶电子与电气六个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本科专业。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00多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78人。自有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0人;博硕士教师7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0人。
营口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源于2013年成立的机电工程系,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辅导员7人,实验员4人,行政人员1人,教学管理人员1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9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职工49人,“双师双能”教师22人,校优秀科技人才3人。学院 1人获得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营口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得营口市师德标兵称号。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营口大学园装备制造工程学院,2013年营口理工学院成立机电工程系,由于专业的发展,机电工程系于2016年拆分成机械与动力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20年更名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艺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
李川,男,副教授,1964年11月出生,于1987年7月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2005年获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张海燕,女,1979年9月生,硕士,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年入职沈阳工程学院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任学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兼总辅导员、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等职务。2022年至今,任沈阳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
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源于1952年创建的沈阳电力学校,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鲜明的能源电力行业特色。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前身是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于1999年4月成立,同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招生,开启了专业教育。2003年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办学,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本科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200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电气与控制工程系从2003年开启了本科全日制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重组前为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创建于1989年,是国家面向电力能源建设,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在电力设备电气绝缘领域开展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级重要科研基地。2013年评估优秀。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别朝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舒印彪院士。
关于批准发布《T/CICEIA/CAMS 81-2024乘用车混合动力变速器NVH性能测试规范》等5项团体标准公告。
晶格应变是调控材料电子结构的有效方法。对于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来说,在催化剂中引入合适的晶格应变调控d带中心,可优化吸附物与活性位的结合能,提升OER催化活性。通常,拉伸应变降低波函数重叠度而窄化并提升金属d带中心;相反,压应变宽化并降低金属d带中心。
记者日前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联合国内石化企业、电缆厂和高校等上下游单位,采用“问题导向、产学研用联合、跨学科协同”的创新模式,全面开展聚丙烯电缆料性能提升、电缆制造和评价方法研究。历时5年,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