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作物生态学相关记录1076条 . 查询时间(0.402 秒)
2018年10月20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2018年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梅旭荣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体制改革处窦鹏辉处长,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及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等70余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
2018年9月24日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课题组、储成才课题组联合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Scott A. Jackson等研究团队,报道了一个种子休眠调控基因在不同科作物驯化中受到平行选择的现象,该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植物驯化过程的理解,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麦叶锈病作为小麦的三大锈病之一,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irticina)引起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生产具有极大的威胁,严重爆发时可使小麦减产50%,而研究培育小麦叶锈病抗病品种是小麦生产上最为经济和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全面的了解目前生产小麦品种的抗叶锈性及其所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发掘新的叶锈病抗源又是培育出抗性品种的一个前提条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团队结合野外调研,利用塔里木河流域24个国家气象站的六种气象要素的日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方程和作物系数方法估算了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并利用加权平均方法估算了1960至2015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作物需水量(AWD)的变化(图1)。为了厘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作物需水量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基于传统方法和数值试验方法对气象因子和种植结构(即作物种植...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姜德锋教授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研究人员在纳米羟基磷灰石降低重金属铅离子在水稻根系中的迁移及毒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Environ. Sci.: Nano, 2018, 5, 398-407)上。
近日,植保所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7.44)上发表题为“ Bt rice could provide ecological resistance against nontarget planthoppers( Bt 水稻对非靶标昆虫稻飞虱具有生态抗性)”的研究论文,揭示了 Bt 和非 Bt 水稻协同调控稻飞虱种群动态的生态和生化机制。
近期,固体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研究人员在纳米羟基磷灰石降低重金属铅离子在水稻根系中的迁移及毒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Environ. Sci.: Nano, 2018, 5, 398-407)上。土壤中铅 (Pb) 被水稻根系吸收后,会向地上部转移,并在籽粒中富集,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品质和食品的安全。如何减少Pb在土壤-...
新杂交害虫威胁全球农作物     新杂交  害虫  威胁  农作物       2018/4/10
据新华社电,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2018年4月6日宣布,该组织研究人员在巴西发现一种由棉铃虫和谷实夜蛾杂交而成的新害虫,有可能对全球农作物安全构成更大威胁。
刘洋,副研究员,1999.09-2003.07 就读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09-2006.07就读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09-2009.07 就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2009.07-2010.0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员,2010.04-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工作,任旱作节水农业研究...
刘蕊,副研究员,研究领域:热带经济作物,1999/9 - 2003/6 就读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9 - 2006/6 就读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9 - 2009/6 就读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获博士学位;2009/7 - 至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工作,任椰子中心副主任。
在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武都大堡油橄榄园设置3个生草类型(毛苕子、自然生草和清耕)和2个水分 (补灌和不补灌)交互的6个处理,研究果园生草及补灌对油橄榄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揭示生草增产提质的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草与灌水处理对油橄榄单株产量、果实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多酚质量分数、果肉生长的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对果实干基含油率、单果质量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在不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处...
2018年2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我校谢从华教授团队马铃薯晚疫病持久抗性的研究论文Potato late blight field resistance from QTL dPI09c is conferred by the NB-LRR gene R8。马铃薯晚疫病曾导致了1845年的爱尔兰大饥荒,病原菌进化速度快,多数R...
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方法,对陕西长安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表明大双孢土赤壳(Ilyonectria macrodidyma)为该地区草莓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适应范围广,可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适生长pH为4,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和pH分别为30 ℃和7,分生孢子致死条件为45 ℃ 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