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鸟兽、鼠害防治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鸟兽、鼠害防治相关记录262条 . 查询时间(0.419 秒)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光玉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鹿科动物全基因组序列。驯鹿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为研究人员从基因组水平挖掘驯鹿生长、代谢和抗寒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为驯鹿驯化历史、基因组演化、群体遗传及鹿类动物的进化等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毒饵站是化学防鼠常用设施, 可以减少非靶标动物的误食风险。目前常用毒饵站容量小、毒饵易浪费、添加毒饵不便的缺点限制了其在东北地区的大规模应用。本研究针对东北农业环境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型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 在黑龙江了进行为期1年的防效试验, 并测试其作用范围。结果表明, 这种毒饵站每年毒饵用量2.8~3.8 kg, 鼠密度控制率可长期保持在75%以下; 其有效覆盖面积为1.1 hm2, 最佳防治...
2013年5-9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地研究贝奥不育剂、溴敌隆灭鼠剂对草原主要害鼠布氏田鼠的控制作用。通过早春一次性足量投饵(贝奥不育剂野外有效期30~60 d;溴敌隆灭鼠剂野外有效期30 d),按月铗捕调查的方法研究贝奥不育剂和溴敌隆杀鼠剂对该地布氏田鼠种群增长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5月不育剂组布氏田鼠的家系大小较杀鼠剂组的家系更大且差异显著(P<0.05),6月差异不显著,杀鼠剂...
宋英,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8-2013年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生态与进化生物系开展博士后研究,2013年12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类)入选者。主要围绕鼠类抗药性和季节性繁殖现象,利用高通量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整合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分子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王大伟,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杂草鼠害与草地植保研究室,鼠害课题组,主要从事农业害鼠生物学与害鼠综合治理研究。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农业主要害鼠季节性繁殖及其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十二五”攻关专项等课题多项。在J...
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初试植物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初步研究了土壤中丙硫菌唑及代谢物硫酮菌唑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土壤中的消解情况。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0.3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丙硫菌唑和硫酮菌唑的平均回收率在7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7.8%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丙硫...
2016年6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赵振勇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干旱荒漠区土质工程边坡鼠害防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410554354.0)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荒漠区土质工程边坡鼠害防治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边坡基础层上嵌入钢筋混凝土网格梁,在混凝土网格梁充填砂砾石,以破坏害鼠营巢环境,达到坡面鼠害防治的效果。本方法根据堤坡害鼠的生态习性、生存环境特点,...
2015年6月、9月和12月在鄱阳湖湖滩草洲和滨湖农田进行了鼠类密度调查, 结果表明, 农田总捕获率为11.22%, 湖滩草洲总捕获率为3.98%, 其中水稻田鼠密度非常高, 6月、9月、12月合计捕获率分别为6.02%、16.73%和14.94%。尤其在本应该鼠密度较低的冬季, 恒湖垦殖场水稻田生境的鼠密度却高达33.54%, 说明目前鄱阳湖滨湖农田鼠密度已达较高水平, 其中优势鼠种黄毛鼠(Ra...
2015年9月19-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盲蝽测报与防治技术规范研讨会暨冬枣绿盲蝽绿色防控现场会”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钟天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文学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首席专家张跃进主持。
冯志勇,理学学士,研究员。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媒介动物防控研究室主任,是我院二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鼠类暴发成灾机制与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兼任“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与对策专家组”成员、农业部杀鼠剂药效试验技术负责人、中国植保学会鼠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鼠类及体表寄生虫学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
At the locality Čebovce we found damage on Asimina triloba cv. Prima and Corylus avellana, which is not a typical host plant. 20% of branches on the host plant Asimina triloba cv. Prima were dama...
布氏田鼠是我国内蒙古东部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特征。本研究于2013年采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繁殖盛期(6-7月)和末期(8月)的布氏田鼠, 比较了种群组成和繁殖器官的季节特点。结果表明, 从繁殖盛期到末期, 越冬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当年鼠比例逐渐上升。不同年龄、性别的布氏田鼠存在明显的繁殖状态上的差异:与当年出生个体相比, 越冬鼠参与繁殖时间长, 在整个繁殖期都参与繁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