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电子物理学 >>> 量子电子学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 带电粒子光学 电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物理学相关记录666条 . 查询时间(2.435 秒)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中心科研人员在单石墨烯纳米孔调控离子输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Carbon上。
2022年11月28日,天文学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由李燕及组内其他合作者共同完成。他们详细研究了带电粒子在湍动磁重联电流片中的加速过程,给出了粒子加速的一些新结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教授陈仙辉团队教授吴涛等,在笼目超导体(kagomesuperconductor)的竞争电子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高压下的核磁共振技术,科研团队在笼目超导体CsV3Sb5中观察到一种由压力诱导的电荷有序态,并发现该电荷有序态与超导态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竞争。这一发现为探究笼目超导体中复杂的...
2022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冯芒团队与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利用超冷离子实验平台,设计并实现了迄今国际上首个非厄米量子热机实验。该热机的工作物质是一个开放的(即非厄米的)量子体系,四个热力学冲程基于刘维尔奇异点(即体系的本征能量简并点,使本征态和本征能量塌缩到...
赝电容对于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前景。获得高性能储能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很好相互连通的开孔结构赝电容电极。然而,如何实现赝电容电极结构的一致性规模化构筑以及高活性材料负载下的快速离子/电子传输,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纳米机电谐振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宋骧骧等人与苏州大学Joel Moser教授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基于石墨烯的可滑动纳米机电谐振器。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10月29日以“Sliding nanomechanical resonators”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石墨是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关键负极材料,也是最常见的二维材料。锂离子嵌入石墨会形成一系列阶结构,阶的微观结构决定着石墨嵌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然而它的微观图像及其形成和转变动力学并不清晰,这限制了准确预测石墨嵌入化合物相关性质与性能,也阻碍了石墨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际应用,比如快速充电。目前,研究人员主要提出了两种模型(Rüdorff-Hofmann和Daumas-Hérold模型)来描述石墨嵌锂形成的...
在实现量子计算的多种方案中,基于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拓扑量子计算有望从物理原理层面解决量子退相干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理论预言,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的窄禁带半导体InAs和InSb纳米线与超导体耦合,可以实现马约拉纳零能模和拓扑量子计算。然而,由于窄禁带半导体纳米线与常规超导体之间晶格失配很大,高质量样品的制备一直是制约半导体-超导纳米线拓扑量子计算研究的关键难题。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与电动汽车等市场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可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属锂负极因其拥有极高理论比容量(3680mAh g-1)和较低的电极电势(-3.04V vs. 标准氢电极)吸引了科研人员的注意。然而,金属锂负极在传统的碳酸酯电解液中存在着严重的枝晶与库伦效率低等问题,从而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大规模应用。
国内外大量的空间飞行实践表明,空间带电粒子诱发的充放电效应(SESD,Spacecraft charging induc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是空间天气导致航天器故障的主要方式之一,且故障现象主要表现为星用电子器件和电路系统出现数据或逻辑状态跳变、工作模式非受控切换、执行机构操作异常等可恢复性“软错误”。SESD故障宏观现象与单粒子效应(SEE,Single Ev...
2022年9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徐铜文、杨正金团队在用于盐差能发电的离子交换膜方面取得新进展,报道了一种磺化的超微孔聚氧杂蒽基(SPX)离子膜,揭示了软物质限域下的离子传递特性,利用膜内亚纳米的亲水微孔实现了极高的离子选择性,提高了盐差能发电的效率。该膜材料的设计理念也将盐差能发电的概念从海水-河水体系,拓展到无浓差盐溶液、甚至工业废水体系。相关研究成果以 “Sulfonated u...
2022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医用材料与器械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学敏团队在光诱导带电的超双疏表面光控液滴及其生物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ight control of droplets on photo-induced charged surfaces为题,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该研究针对目前光操控液滴面临灵活性或可靠性差的问题,...
俯冲带是实现地壳和地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也是全球地震和火山作用发生的最重要场所。板块深俯冲过程中会发生变质脱水和部分熔融,衍生出多种类型的熔/流体。其中,碳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作为俯冲带普遍存在的、重要的交代介质,在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交代地幔并对后者造成重大影响,如大幅度改变地幔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降低地震波速、改变流变学特征和导致电导率异常等;输送大量的碱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包小辉、张强等,将长寿命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在相距直线距离12.5公里的独立量子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APS)下属网站Physics报道。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多孔结晶的有机聚合物,具有结构易裁剪和功能易调控的特点,在光电材料、环境与能源催化等领域中颇具应用前景。然而,有机聚合物通常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受光激发后产生激子(光生电子-空穴对)而不是自由电荷载流子(光生电子和空穴)。光生电子和空穴之间的静电库仑相互作用通常会产生强烈的激子效应,阻碍激子解离和自由电荷载流子的生成,导致低的催化活性。因此,减小激子效应对于构建高效的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