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466条 . 查询时间(2.548 秒)
2021年11月5日,2021年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晓,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李德仁院士荣膺该称号。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名誉博士,国际著名测绘遥感学家。
202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代表。此次表彰中,全国地震系统有4个集体被评为先进集体、12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其中1人获“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田晖、李文显、白先勇、邓元勇,南京大学陈枫,复旦大学杨洋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模型正演验证了磁场诱导跃迁方法测量日冕磁场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该诊断方法;此外,他们还与美国华人学者金萌等合作,理论上验证了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星冕磁场测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研制新一代的极紫外光谱仪以测量日冕和星冕磁场的需求,为开启我国的天文极紫外光谱探测提供了新...
国内外大量的空间飞行实践发现,空间环境通过单粒子(SEE)和充放电(SESD)两种方式导致了较多的航天器故障,并且均主要为星用电子设备出现数据或逻辑状态跳变、工作模式非受控切换、执行机构操作异常等可恢复性“软错误”故障,如欧洲的TELECOM系列通信卫星、美国的S-NPP卫星、国内的“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某型号试验星等。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工程界将此二者分割开来研究与应用,不了解二者诱发航天器故...
数字地形分析对于地貌学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和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以数字地形分析自动识别复合地貌形态类型的方法研究至今还相当薄弱,这主要是由于数字地形分析目前所擅长计算的各种地形属性尚难以有效刻画复合地貌形态类型在真实世界中的复杂空间结构。
余震是特大地震导致的地震应力变化的一种响应,是地震触发的最常见的观测。现有的经验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余震的规模和频次,但是对于解释并预测余震发生的地点很困难。此前,一种名为“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因子常被用来解释发生余震的地点,但是这种做法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由美国康涅狄克大学的Phoebe devries和同事利用神经网路预测大地震后会出现余震地点,研究发现他们的神经网络比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准确度更高。...
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陶鑫教授联合意大利 ENEA研究所Fulvio Zonca教授,浙江大学陈骝教授联合提出空间等离子体中合声波的新激发理论模型--TaRA模型。该结果发表在空间物理专业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Space Physics》上,并被推荐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研究亮点(Research Spotlight)。
2014年1月10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将2014年度团体成就奖授予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成像光谱与测光仪(Herschel/SPIRE)团队。皇家天文学会主席David Southwood教授宣布:“两个世纪以来,RAS支持了英国和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工作。我荣幸地宣布2014年度奖章和荣誉的获奖者,这是对达到本领域内最高水准人才所创造的极高成就的表彰。”
近日,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石磊博士等人在新生代风化-碳循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最新研究成果解开了多年来悬而未解的"Be同位素"谜题。
近日,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磊研究员团队的谢良海副研究员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实验现场》栏目在全国科普日(9月19日)当天播出的一场大型科普直播秀——《奋进吧!科学少年》(点此回看),该节目围绕“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普主题,聚焦近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突破性科技成就,通过科学实验形式,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弘扬科学探索精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上的大尺度爆发现象,伴随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释放,是空间天气预报的一个研究重点。行星际空间是CME吹袭地球的必经传输通道。CME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部分称为行星际CME(ICME)。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期间,ICME可以与周围太阳风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影响其到达地球的时间和强度等,因此对于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的模拟研究尤其重要。
行星际激波可以产生地磁暴、高能粒子、射电暴等,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重要驱动源。如何针对特定的激波事件,了解其在日冕/行星际的形态和动力学特性,预报是否以及何时到达地球轨道,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流体和磁流体系统中,能量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不同尺度传输,产生湍流。湍流在日球层中普遍存在,对空间等离子体的物质能量交换、加速和热化及宇宙线传输等具有基础且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尺度磁场的存在,磁流体湍流被认为是各向异性,扰动功率谱指数在平行和垂直磁场方向分别接近-2和-5/3。
2021年7月12日,嫦娥五号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在北京举行,中科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员团队获得500mg的珍贵月球样品,将陆续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
2021年10月23日,漠河市市长邢雪松、副市长高峰等一行7人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调研。所党委副书记钟华、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科研和野外站骨干参加调研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