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465条 . 查询时间(0.668 秒)
2023年5月26日,50-60%的癌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尽管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很多患者由于耐药或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放射增敏治疗策略一般集中在抑制DNA修复或增加DNA损伤上,其中免疫环境对治愈性至关重要。临床前数据表明,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单独或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具有免疫刺激作用。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启...
由于放射性铯(RCs)的半衰期长、放射毒性强、极易在食物链中传递和积累,环境系统中RCs的迁移、转化和循环等地球化学过程是放射性污染防控、核环境安全和核应急等领域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云母类矿物是控制RCs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RCs在云母类矿物表面的吸附过程和微观机制已较为清楚。但是,云母类矿物风化过程如何调控RCs的环境行为,RCs的吸附过程如何影响云母类矿物结构以及如何响应云母风...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能,对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地热供暖已世界第一,但是在地热高质量利用的中高温地热发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井筒结垢影响地热开发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高温地热井筒结垢从物理过程上涉及到井筒水气两相相变流动、结垢物过饱和析出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及固体在井筒壁上的粘附等多个过...
俯冲带地震活动主要分为在两个汇聚板块之间接触面发生的板间地震以及在板块内部发生的板内地震。太平洋板块以每年9cm的速率向鄂霍茨克板块俯冲,并形成了日本海沟俯冲带。这一区域的地震活动近期重新活跃起来,在2021年2月13日和2022年3月16日接连发生地震,其震中相距仅几公里且震源均位于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内部。发生时间、位置及震级如此相近的两次地震构成了一组鲜见的板内双震事件。解析此次双震事件的破裂过...
水是生命之源,“找水”是各国月球探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由于月表真空度高、引力束缚小,长期以来月球一直被认为是“无水”星体。但最新的月球遥感探测等证实,月球南北极永久阴影区内及阴影区外的边缘地带有水存在,SOFIA探测器甚至在月球阳光照射区发现了水分子信号,其分布面积远大于过去猜测的月球南北极低温永久阴影区内。已有研究认为月球表面水很可能是以水冰和月壤混合物(俗称脏冰)的形式存在,月壤可能是阻碍月...
地球大气的自由氧浓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约25亿年前)期间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现代大气水平。而地质记录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陆地表已发生局部的氧化风化,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氧化剂从何而来?迄今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长期以来,全球主要地磁极性倒转事件在黄土与海洋沉积物中的记录存在显著“错位”,引发对中国黄土作为全球变化研究三大支柱之一的质疑,此外,有关地球磁场强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一直存在争议,是全球变化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团队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地表碳核查技术规程》(GB/T 42419-2023)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施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副研究员张江阳、研究员张帆和孙珍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宏峰团队等,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岩石圈变形和地震相关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上。
2023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张江阳副研究员、张帆研究员和孙珍研究员,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教授团队等,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岩石圈变形和地震相关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2023年4月12日发表在Tectonophysics(《构造物理》)上。
低密度大陆地壳如何俯冲到地幔深度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伊翔及其合作者首次在欧洲西阿尔卑斯造山带Sesia地体发现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揭示了张裂大陆边缘深俯冲的驱动力并非先前通常认为的大洋俯冲牵引力,而更可能是大洋扩张或大陆张裂引起的远程推力。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和深海热液温度探针等原位探测装备,首次发现并证实深海热液低温溢流区的气体释放通量是高温喷口区的10-100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质学》(Geology)上。
华南克拉通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历史对于重建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和冈瓦纳大陆聚合过程至关重要。前人对华南北缘和西缘的元古代岩浆岩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然而,扬子西南地区新元古代火成岩的构造归属(古洋盆俯冲、大陆碰撞或者地幔柱相关)尚存争议,其成因和深部动力学机制仍不清楚。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博士后徐健、夏小平研究员与中山大学尹常青教授等人合作...
2023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丘学林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发现了穿越马里亚纳“挑战者深渊”的俯冲板块上地幔顶部存在4.0-6.5 km的强蛇纹石化层,相关成果发表在Gondwana Research(《冈瓦纳研究》)上,贺恩远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丘学林研究员为通...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蒋方明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首创热管产出蒸汽直驱汽轮机地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开展了超长重力热管蒸气直驱地热能发电系统的场地实验研究,并于3月23日至26日成功进行了72小时发电试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