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生态学相关记录133条 . 查询时间(1.965 秒)
2015年7月22日下午,上海市农委科技处钟绍萍处长、田吉林副处长、项目办副主任丰东升和科技兴农项目办相关人员一行5人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赵志辉陪同下到生态所调研座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课题组负责人等参加了调研会。座谈会上,生态所所长吕卫光向市农委科技处和市项目办领导汇报了生态所发展历程,科研特色,“十三五”科研项目情况。随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各课题组组长和专家分...
为了加强科研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所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响应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和上海市“农药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7月16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与上海市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生态所所长吕卫光研究员带领科技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双方就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努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农业发展水平...
2015年6月12日下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学术报告会。来自韩国国立农科院的金镇虎博士和洪承吉博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议由所长吕卫光主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全体科技人员参加会议。金镇虎博士通过多媒体和视频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韩国国立农科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详细介绍了韩国国立农科院的分支和部门构成,各职能部门的功能和任务;展现了韩国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洪承吉博士以dev...
2016年5月25日,20余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通州基地参观调研。蔬菜中心副主任武占会向院士们介绍了北京首个全光型连栋温室以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无基质营养液育苗系统、液流弓背式果菜管道栽培系统和封闭式循环槽培生态栽培系统以及安心韭菜营养液栽培系统。院士们详细了解了蔬菜中心的科研进展、基地建设和产业开发情况,对蔬菜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蔬菜中心瞄...
2015年4月15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科技人员应邀参加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专题培训班”,并作经验交流讲座。会上,生态所青年科技人员郑宪清作了“农业部实验站建设与运行管理经验交流”的发言。他详细的汇报了“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以下简称上海站)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总体概况、建设内容...
记者获悉,国家“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项目近日在湖南长沙启动,这是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实施的第一个区域性协同创新行动。该项目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环保所重金属生态毒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刘仲齐介绍说,“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项目将从我国农田镉污染特征和成因出发,以“净源”、“失活”、“减量”、“低吸”技术为主要途径,从镉污染的特征与迁转规律,稻米重金属污染过程...
2015年4月3-4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科技人员参加第九届农业环境科学峰会暨全国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会议,会议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承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科技人员李双喜和郑宪清分别作了题为“菜蚓鳝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和“稻麦秸秆连续还田综合效益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对报告内容非开展了讨论热...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年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张福锁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作物高产高效群体与关键生态因子的匹配及其调控”获得批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基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计划。
大豆是具有共生固氮功能的作物,其固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根瘤菌的丰度、以及根瘤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然而土壤中的大豆根瘤菌的丰度、多样性主要受土壤环境因素影响。前人的研究均是在大尺度上通过广泛采集土壤样品,即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样品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影响大豆根瘤菌分布的土壤环境因子。然而土壤对根瘤菌的影响是缓慢的,只有长期的影响才会使土壤中的大豆根瘤菌群落结构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在同一地区...
2014年12月29日下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召开了金山区挂职干部工作交流会。生态所党政领导和全体科技人员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党总支书记张穗主持。金山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科副科长朱建文和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俞艳分别介绍了单位情况、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水稻和蔬菜预测预报工作流程,详细汇报了水稻和蔬菜的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方案和防控效果,并对挂职期间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生...
2014年11月29日,以“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年科学家的使命”为主题的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在南京开幕。因在氮循环和粮食安全及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我校熊正琴教授被授予2013-2014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荣誉称号。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开幕式并为获奖青年科技工作者颁奖,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徐南平在开幕式上讲话。我校副校长陈利根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青年科学家...
2014年10月21-22日,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中美合作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培训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科技人员徐丽慧参加了此次培训班。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隋鹏飞所长出席并致辞,培训班邀请了美国环保署glp项目官员francisca liem和国际glp专家michael regehr、ulrich schepers授课。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一二四”两个重大突破之一取得的项目成果“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获新进展。该项目依据地理学、作物学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利用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方位角、作物高度及其投影长度等参数,科学量化了主要作物(玉米、水稻)最佳种植垄(行)向与垄(行)距,创建了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并构建了玉米苗带轮换休耕、秸秆覆盖还田培肥为主的配套...
稻田土壤有机碳绝大部分来自光合碳的输入与转化,光合碳通过根系周转与根系分泌物的形式进入土壤。而且来源于根系分泌物及其脱落物的根际沉积碳,代谢周转快,与根际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尽管有一些研究,但还不十分清楚这部分碳的命运。
2014年9月4日,国际顶级刊物《自然》(Nature)发表研究论文《以更低的环境代价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Producing more grain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osts)。这一成果由全国18个单位的33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通过大量田间试验数据,探索如何在持续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教授、崔振岭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张福锁教授为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