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种质资源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人物 作物种质资源学相关记录302条 . 查询时间(0.323 秒)
陈晓玲,四级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创新团队研究助理。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习;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3年8月在四川省忠县农业局工作,担任助理农艺师;1996年7月至2003年6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
韩龙植,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种质资源课题组组长。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攻读农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至1987年8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在韩国首尔大学农业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农学博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9年10月,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遗传育种...
高爱农,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引进创新团队成员,现在资源中心,“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办公室。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沈阳农学院(现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1985年...
张京,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麦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工作,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小宗粮豆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在原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1年3月至1984年12月,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7...
张宗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1978年4月至1982年2月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78年7月-1988年9月获英国伯明翰大学植物遗传资源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9月-2000年7月获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和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2月至年今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2003年起兼任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东亚办事处协调员,主要协调该中心在东亚国家的合作活动。2005年担任小宗作...
任贵兴,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北京)主任,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会长,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杂粮初加工)首席科学家,国家食用豆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在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本科学习;1984年9月至1987年8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7月至1999年12月在香港大学食品加工与保存专业攻读...
杨庆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团队骨干专家。兼任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保护协会民族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 1982至19867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学习;1997至1999年,留学于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获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硕士;2001至2004年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生物技术学...
王克晶,博士生导师,1978至1982年在沈阳农业农学院农学专业本科学习;1983年至1986年在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4月至1996年3月在日本岩手大学农学院生物资源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方向:长期从事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工作。主要贡献:1999-2001年选育出大豆品种中野1号和中野2号。至今...
王述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研究。主要贡献:自1987年研究生毕业开始,就参加“八五”海南岛种质资源考察,主持“九五”三峡库区及赣南粤北地区种质资源调查,目前正在主持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干旱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获得有关资源考察、本底调查方面的省部级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六完成人...
雍洪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主要贡献:系统评价了外引种质与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遴选出优良种质群体20个,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8篇,其中SCI发表4篇,参与选育玉米新品种3个。
郭会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诱发突变新种质创制与等位变异研究。主要贡献:综合应用物理和化学诱变方式,创制以小麦主栽品种京411为背景的全生育期大容量呈梯度表型突变体库1个,库容4000余份,涉及根、茎、叶、穗、籽粒等一系列表型性状,携带若干重要农艺性状新基因和新等位变异,已应用于基础理论解析和育种实践工作中。建立并优化了小麦高通量突变体定向筛选TI...
翁建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与种质创新。主要贡献:在玉米抗病虫基因发掘与功能解析、种质创新等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揭示了玉米抗丝黑穗病、粗缩病与灰斑病等病害的遗传机制,解析了玉米粗缩病抗性机理,发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抗病主效QTL/基因5个。采用回交转育与标记选择,建立了抗丝黑穗病、粗缩病等主要玉米病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新...
胡国玉,女,1977年生,安徽肥西县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方面的工作。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级、院级以及横向合作项目1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参加培育大豆新品种5个,其中国审品种1个。“十一五”以来,主要参与了本课题组的“大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大豆回交导入系构建”、“大豆空间诱变”以及“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等科研工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
周斌,男,1969年5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豆类团队带头人。研究领域及方向:豆类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育种。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课题1项(2014ZX0800401B),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大豆科学栽培》和《黄淮海大豆改良种质》两部;编制安徽省地方标准4项(DB34/T 1887-2013、DB34/T 1886-2013、DB34/T 2170-201...
汪建来,男,1963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研究领域及方向:主要包括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小麦新品种绿色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学术成就: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十余项,主持育成皖麦44、皖麦55、新福麦1号、皖科06290、荃麦725、乐麦207等小麦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4项,获农业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