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实验动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实验动物学相关记录261条 . 查询时间(0.454 秒)
据《自然》网站2024年3月2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年老小鼠的免疫系统通过一种抗体疗法回到了更年轻状态。这种方法靶向异常的衰老干细胞,能重新平衡血细胞生成,并减少年龄相关的免疫功能下降。未来将开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确定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人类。
2023年4月6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公布了首批 “十四五”规划教材书目入选名单,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师主编的24部教材成功入选,其中包含23部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本科教材14部、研究生教材9部)和1部职业本科教育教材。
薛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获免疫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艾滋病及新发传染病的潜伏感染和适应性免疫机制研究,以及动物模型创制、比较医学分析和应用研究。
占玲俊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结核病的实验动物学和比较医学研究,负责“十一五”到“十三五” 科技部“艾滋、肝炎、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级外专局引智项目及院所结核的重大研究项目13项,年平均经费200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平台部实验动物中心和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自2020年3月起,历经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动物机构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管理体系试运行、认可申请、现场评审,于2022年7月11日获得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证书。
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Beijing Farm Animal Research Center, BFARC)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倡导下,着眼于中国畜牧业和人类医学未来发展需要,在2010年建立的集猪的基因育种和生物医学研究为一体的战略研究基地。我基地是中国科学院首个大动物研究平台,主要从事猪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品系培育、...
向双林,1968年7月生,籍贯湖南双峰。日本金泽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讲师,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企业“创新达人”、“优秀省政协委员”,入选湖南省统战系统重点人物库“百人”层次人才。在Nature Biotechnology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申报专利17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
2022年3月24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2年第1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设主会场,35位全体委员参会。
2022年3月,实验动物科学丛书实验动物管理系列图书-《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及实施指南(第六卷)》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记者2022年2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在特异性抑制炎症体缓解新冠肺炎免疫过度激活及感染小鼠肺部病理改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柳叶刀》旗下综合性子刊《E生物医学》发表了这一成果。
2022年2月10-11日,中心实验动物中心首次组织召开实验机构定期监督评审会议,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李根平、郑振辉、吴德国、庞万勇四位专家组成评审组。中心副主任刘剑君出席会议,中心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实验室处、资产处、基建处、运管中心、保卫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我国的鱼类学工作者在四川发现并鉴定。稀有鮈鲫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性能优越、卵大且透明等诸多特点。与传统的水生模式动物斑马鱼相比较,稀有鮈鲫对环境温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对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的灵敏度更高,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感染敏感性也高于斑马鱼。因此,稀有鮈鲫是开展病理学、免疫学、基础生物学、环境毒...
2021年10月12日,兰州牧药所标准化动物实验室通过了甘肃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2020年度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年检现场评审。甘肃省科技厅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琪主持评审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