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48条 . 查询时间(0.677 秒)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以草地微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在全球视野下,围绕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微生物、系统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开拓性的交叉研究,探索微生物重大科技问题。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围绕草地土壤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微生物和系统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在微生物关键技术、基础理论等前沿领域进行开拓性的交叉研究,探索微生物重大科技问题,为政府决策、草地健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2023年12月29-31日,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主办,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动物学会承办的“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2023年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8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1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香港鱼类学会庄棣华会长带队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并作交流报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梁纪豪副...
2023年10月18至19日,第十九届中国鸟类学研究生研讨会(翠鸟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和生命科学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国39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2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会议。海南师范大学梁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致远,生科院党委书记许小东、动物所常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董路教授出席开幕式。中山大学刘阳教授、中国...
2023年12月5-7日,北京东湖论坛-第二届“世界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网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合作部尹霖处长,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钟海处长,世界银行“One Health”项目高级专员Rajesh Koirala,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多学科研究所Yvon Le Maho研究员,西班牙国家自...
苏友禄,男,安徽省霍邱人,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水生动物医学系主任。主要开展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流行病学、重要病原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作为主要参与人所完成的“南海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免疫机制及其在免疫防治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南方重要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问题奠定基础。具有丰富的一线生产经验,每年培训基层渔业技...
周萌,女,湖北黄石人,理学博士,副教授,广东水产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的研究、功能性饲料及添加剂的开发及教学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2部。
2023年8月11-14日,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承办。
2023年10月19日至23日,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江苏省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以及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939名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和交流了近年来我国鸟类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哈密市博物馆合作,在《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关于哈密翼龙动物群兽脚类足迹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依据兽脚类足迹的大小,推断造迹恐龙的臀高约65 cm,体长约171 cm,体重约30 kg,为小型兽脚类恐龙。这是哈密及吐哈盆地白垩纪恐龙足迹的首次发现,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
一种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     富硒  蚯蚓  连续培养       2023/12/12
蚯蚓,又名“地龙”,含有抗菌、抗肿瘤和抗血栓等活性成分,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同时因蚓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也经常作为畜牧、水产等的饲料添加剂使用。硒是动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也具有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富硒蚯蚓作为一种蛋白饲料添加剂可有效提高禽类免疫力和鸡蛋硒浓度,能在提高动物健康状况和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更高营养价值的产品。本发明将蚯蚓和硒有机结合起来培...
2023年8月13至17日,第一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暨第二届生物声学培训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成都兴隆湖畔举行。会议的主题为“万物有声,生声不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270人齐聚成都,分享生物声学研究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成果,积极探讨全球及中国生物声学的学科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2023年6月26日-28日,首届“世界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网络(WDRN)”国际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世界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网络(WDRN),促进跨国界、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提升全球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的能力,助力全球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和行动计划的实施。
人类是灵长类动物之一。因为我们会写诗,会操控复杂工具,所以我们和其他大型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狒狒以及红毛猩猩等,非常不同。因此探究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起源和社会演化过程将极大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自己。2023年6月1日,以我国科学家组织的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阶段性成果,在灵长类演化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并回答了与该类群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其主要成果以研究专刊的形式在科学发表4篇论文,同期还发表...
蛇类处于脊椎动物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是脊椎动物中的重要类群。全球有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蛇类演化出了四肢缺失、身体延长、左右肺不对称发育和红外感应等特殊表型,揭示这些表型背后的遗传机制对理解脊椎动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文章“大规模的蛇基因组分析为脊椎动物的发育提供了见解”。研究人员基于大规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