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化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500条 . 查询时间(2.573 秒)
近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杂志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onstitutional dynamics of metal-organic motifs on a Au(111) surface” 的高水平论文(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602572R1, 2016),首次在...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千人计划”专家、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陈戴维在2016年度的加拿大化学学会年会上喜获迈可森奖(Maxxam Award),并作大会发言。迈可森奖,即前飞世尔科技奖Fisher Scientific Award,由加拿大迈可森分析公司(Maxxam Analytics)提供资助并冠名,是表彰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人员。该奖项由加拿大化学学...
日前,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袁孝友的《化学与科学素养》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孟凡明的《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经过教育部专家评审遴选,分别被纳入教育部第七批和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师生可登录网易网、“爱课程”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点击“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免费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视频。
2016年3月28日,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邀请,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珍妮莉亚研究园区(Janelia Research Campus)的Eric Betzig博士及夫人吉娜博士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问。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初升副校长会见了Eric Betzig博士一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谈。
2016年3月10日,汤森路透发布了最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兰州大学总被引次数全球排名539位,在中国高校中排名第20位,与2016年1月排名相同。我校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其中化学学科进入...
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健和张磊领导的无机合成化学团队,利用温和的溶剂热反应,通过调控钛酸酯在异丙醇溶液中的水解聚合,成功合成了首例具有富勒烯结构类型的高核钛氧簇分子(Ti42)。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许多氨基酸具有生理活性,如胱氨酸用于抗过敏;蛋氨酸用于防治肝炎;谷氨酸用于癫痫等。α-氨基酸α位的氢比较活泼,容易代谢降解。氟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其电负性在所有元素中最大,而且氟与碳所形成的F-C键非常稳定。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氟,能增强药物分子的亲脂性以及代谢稳定性。如能将α位的氢换为氟,将能大大改善氨基酸类药物的稳定性。
2016年3月15日,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发布化学键能数据库“iBond 1.0”。该数据库由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发。据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津培透露,“iBond 1.0”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化学键能领域综合度最高,收录数目最多的大型数据库。
以单个或若干分子聚集体为主体的分子电子器件不仅有利于实现器件的微小化和功能化,而且也是在分子尺度上研究材料本征物理化学现象和规律的有力平台。丰富的分子材料和灵活的化学设计、合成及自组装方法再结合微纳加工工艺,为分子器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如何有效地构筑高性能、微小化和功能化的分子器件是该领域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记者2016年3月15日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弓教授团队历时七年,实现了被誉为抗生素研究领域“明星分子”——甘露霉素的高效化学全合成,破解了困扰科学界十几年的糖肽合成难题,为开发有效应对“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药物开辟了道路。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化学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会志》上。
手性化合物在天然产物、药物分子、精细化学品和复合材料中普遍存在,其合成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从而也使得建立和发展快速、准确、简便的识别手性化合物的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核磁共振技术是研究手性分析的一种重要基础工具。利用手性溶剂化试剂(Chiral Solvating Agents,简称CSAs)研究手性识别无需衍生化,操作简单,节省试剂和溶剂,谱线窄,准确度高,样品容易回收,是核磁共振方法中...
近日,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和第一通讯联系单位,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入选者、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周明教授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Hsing-Lin Wang研究员及北京大学郭少军教授合作的综述性论文《Towards high-efficiency nano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through engineering advanced...
近期,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师肖文精、陆良秋及其研究团队在含氮杂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2200-2204)上。
索烃是一种具有互锁双环结构的分子。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人们已经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合成索烃分子。虽然索烃化的蛋白质在自然界中也有先例,但人工重组蛋白质索烃一直未见报道。实验以及计算都指出,索烃结构能够稳定蛋白质折叠构象,并提升其稳定性。因此实现重组蛋白质的索烃化对于提高其稳定性、拓展其应用具有极大的潜在意义。在本工作中,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文彬课题组利用肿瘤抑制因子p53的二聚缠结特性,以及...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正式公布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名单。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核和教育部批准,共产生授奖项目305项/人,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3项、二等奖183项、青年科学奖8人。青年科学奖为首次设立,授予长期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师,年龄不超过4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