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 院士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188 秒)
沉痛悼念陆埮院士(图)     天体物理学  陆埮       2014/12/4
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2月3日11时12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各学部学术报告会今天在京西宾馆举行,共有7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登台作学术报告。据悉,报告会特别邀请多名新当选院士重点介绍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学术前沿的重要进展。数理学部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汪景琇院士阐述了研究太阳内禀弱磁场在理解太阳磁场起源中的重要意义。他介绍说,研究人员基于卫星光学望远镜的观测,诊断了太阳的内禀性质,有望为我国空间太阳望远镜计划作科学准备...
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原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科协常务理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黄润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0月10日8时31分在昆明逝世,享年80岁。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8届大会正在北京召开。中国天文学界自当坚定信心,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坚持自主发展,再造中国天文学的辉煌。国近代的科学和技术是向西方学习来的,但是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民族都不会满足于永远跟在先进国家的后面,我们希望有一天能赶上他们,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他们。20世纪,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国内的战争以及各种政治运动,直到1976年中国大陆仍是贫穷和落后的。但现在情况已完全改...
不久前,艾国祥做客中国科技馆“科学讲坛”之“天文的奥林匹克”系列讲座,作了题为《天文学与航天》的科普讲座。艾国祥围绕航天开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纪元、天文学对航天发展的基础推动作用展开,介绍了空间天文学的优势、规模和成就,以及中国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和规划。 艾国祥说,航天使人类的活动和文明扩展到了天上,即天文学的领域,引发了古老、神秘和作为基础科学的天文学的一次战略性发展。 从1957年至今,空间科...
2012年7月19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成立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多位院士专家在会上指出,我国空间天气预测预报从无到有,已成为航天和国民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其科学基础仍须夯实。
月球是人类飞出地球“摇篮”、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向太阳系空间开展探测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由于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特殊的空间环境条件,月球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在2012年6月14日举行的院士大会综合性主题报告会上表示,当代深空探测的特点是人类全面探测太阳系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2年4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所长孙东森陪同下访问新疆天文台。
2011年11月15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洪茂椿院士作为党代会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共福建省第八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福建省委员会、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洪茂椿当选为中共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在2010年12月3日举行的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名家讲坛上,中国“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设计师顾问、总指挥顾问叶培建院士作了题为《嫦娥卫星与中国的深空探测》的主题报告。从人类开发空间的原因,到目前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叶培建院士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深空探测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构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小行星命名仪式5月3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向科学家们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李振声院士携夫人、薛勇彪所长、宋秋生书记、杨维才副所长、曹晓风研究员、王道文研究员等30人参加了此次小行星命名仪式。
2010年9月20日,南京大学收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来的贺电,祝贺国际编号为185538号和185640号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方成星”和“孙义燧星”。
应甘为群副台长邀请, 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空间科学实验室主任、著名的太阳高能卫星RHESSI首席科学家R.P. Lin教授于2009年10月17日到紫金山天文台进行工作访问。
2009年9月22日上午,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走进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叶培建透露,我国不仅有无人探测月球的一系列计划,还有希望在2013年对火星进行探测。
2008年诺贝尔奖公布后,《科学时报》在2008年10月15日作了解读报道,11月5日介绍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时再一次谈到这些牵涉到基本粒子和宇宙论的根本问题,10月17日还发表了梅晓春的不同看法。它们引起我的思考。我们的宇宙是大爆炸后诞生,证据充足,不容否认。但是,宇宙如何在爆炸后远短于一秒内诞生,爆炸前如何,就值得商榷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