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病毒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90条 . 查询时间(3.484 秒)
近年来,多种亚型(例如H1N1、H5N1及H7N9)流感病毒的世界范围内流行造成大量人群及牲畜的感染以及死亡。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呼吸道内的多种细胞类型,如纤毛表皮细胞,I型与II型肺泡细胞以及各类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介导的吞噬与杀伤是清除流感病毒感染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天然免疫系统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均参与了这一过程。
流感病毒是重要的病原体之一,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之前流感病毒一直分为A、B和C三个类型,从2011年起科学家陆续在猪和牛体内分离到新的流感病毒,由于此新病毒与A、B、C型流感病毒差异很大,被定义为新的D型流感病毒。新发现的D型流感病毒与C型流感病毒最为相似,但不能与C型流感病毒发生重组。目前已在北美、欧洲、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此新型流感病毒,牛被认为是主要宿主...
人类感染H7N9和H5N1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病例呈散发性分布,目前针对环境因子与上述两种病毒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分析该类病毒的环境影响因素,并分别对H7N9和H5N1的感染病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揭示了HIV-1黏膜感染(性传播)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研究揭示亚黏膜组织中定位的肥大细胞可以捕捉HIV-1介导病毒感染T细胞。亚黏膜定位的肥大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一样,是HIV-1黏膜侵染首先接触的宿主细胞。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从入侵到释放这一复制周期中的各个环节是病毒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想要追踪病毒的感染过程,揭示其入侵机制,实现活病毒感染细胞的全程单颗粒病毒示踪是一种重要手段,但建立实时单颗粒病毒的动态示踪,特别是实现新生子代病毒的单颗粒动态示踪新方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由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已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是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猪是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猪群中主要流行两种H1N1流感病毒,分别为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和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1918年进入猪群,通过长期进化重组,于2009年在北美进入人群并引发全球人流感大流行,被称为甲型H1N...
2015年12月18日,应郭惠珊研究员邀请,美国Kentucky大学Peter D.Nagy教授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于上午9点30分在微生物所E301会议室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员主持。
多价效应(multivalent effect)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增加配体与受体之间结合的强度与特异性,尤其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早期阶段。流感病毒就是借助于其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三聚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SA)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从而感染宿主细胞。
自组装 (self-assembly) 是指系统的构成元素(如分子)在不受人类外力干预下,自行聚集、组织成规则结构的现象。自组装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组装蛋白纳米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纳米技术平台,为发展超灵敏的生物纳米传感新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分子识别与生物纳米传感学科组长期致力于发展可控自组装技术来制备多功能蛋白纳米器件及超灵敏生物传感技术,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2015年12月4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联合发表题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康复者体内抗体识别和保护机制”(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ntibody recognition in convalescent humans from highly pathoge...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引起丙型肝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HCV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被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激活干扰素信号通路,进一步诱导下游一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而发挥直接抗病毒功能。但同时HCV又可通过多种策略抑制和逃避宿主的抗病毒活性,保持其在靶细胞中的复制,造成宿主的持续性感染。目前全球约1.3...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利用仿生矿化技术成功研发了一种疫苗修饰和改进的新技术(Biomineralization-based Virus Shell-Engineering (BVSE))。该成果于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凌、...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贵州大学北校区行政楼学术报告厅讲学。贵州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张耀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军,贵州大学领导王红蕾、赵德刚等出席报告会。饶子和院士以《科学与艺术—我的科学生涯》为题,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并强调科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指出,做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不要害怕在实验中犯错。
记者近日获悉,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主持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日前,张林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病毒学》上发表了题为《粘膜免疫复制型载体艾滋病疫苗可有效控制猴艾滋病毒致病》的研究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联合使用复制性痘苗病毒载体和粘膜途径初次免疫的创新型艾滋病疫苗战略,为疫苗进一步优化和人体试验打下了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科研团队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期在我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国际上首次从病原学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为我国科学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依据。其相关研究论文4月20日发表在《科学通报》2013年最新一期英文版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