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遗传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类遗传学相关记录100条 . 查询时间(2.645 秒)
经云南省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2016年度云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在2016年5月对外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晓明博士学位论文《柬埔寨人群的起源和史前迁徙的遗传学研究》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此对张晓明博士及指导教师宿兵研究员表示祝贺!
由安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与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开展的人类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域全覆盖深度测序近日完成。该研究构建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中国汉族人群MHC遗传变异数据库(Han-MHC),并阐述了其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相关成果5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2015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评选专项工作和项目公示等流程后在北京揭晓。“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8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北京揭晓。其中,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 “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网络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学兵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发现宇宙早期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天体”榜上有名。
语言学变异与生物学变异的模式或许能互相解释并提供关于人口迁移历史的线索,这种猜测可追溯至达尔文时代,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证实。来自英国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Trieste)、意大利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和意大利摩德纳-雷焦·艾米里亚大学(University of Modena-Reggio...
大脑的性别二型性在灵长类物种中是非常普遍的,存在这种大脑性别差异的物种包括人、大猿、小猿和部分旧大陆猴物种。在这些物种中,雄性的脑容量要大于雌性的脑容量。然而,灵长类在进化中为什么普遍存在这种性别二型性,这一进化现象的遗传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研究组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检测到一段藏族特异的拷贝数缺失区域,有可能解决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高原极端环境生物学适应机制问题。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在该研究中,徐书华等发展了一种搜寻人群特异拷贝数变异的新方法,在DNA微阵列芯片的原始荧光信号中检测出一段藏族特异性缺失的约3400个核苷酸对的区域,同时通过多种实验技术和生物信息...
国际人类基因变异组项目(HVP)2015年6月26日在北京为该项目的中国区工作委员会授牌。作为国际人类基因变异组项目的核心成员,中国将在未来5年进行约20种重要疾病的变异基因数据收集,建立分病种数据库,为健康指导提供精准医学指标。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新研究显示,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都含有独特的“指纹”,此特征可作为区分个体的标识。该研究结果刊登在2015年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论文首席作者、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研究部研究人员埃里克·弗兰佐萨说:“将人类DNA样本与人类DNA‘指纹’数据库进行关联,是法医鉴定遗传学的基础。我们的研究显示,无需人类DNA,利用人体微生物的...
接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通知,第二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聘期已届满。为保证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我部将推荐10位专家作为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人选。
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     寿命  母系遗传  更大       2013/8/28
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因为线粒体中的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后代寿命,而线粒体基因组只属于母系遗传。 这项研究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在雌性实验鼠的线粒体DNA中诱发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它们的后代平均寿命仅为45周左右,比正常雌鼠后代少活约10周。此外,这些有遗传缺陷的实验鼠还出现了脑损伤、运动...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百人计划”研究员章张及其团队,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开展科研合作,对长非编码RNA的分类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相关论文在RNA Biology发表。
2013年6月4日,《医学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well-differentiated gene expressions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Japanese using genome-wide microarray data analysis。该项工作首次揭示了中国汉族与日本人之...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近日从一名3岁男孩身上发现一例人类罕见异常染色体核型:46,XY,dup(4)(p12p16)。据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管技师李宇中介绍,这一异常染色体经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属世界首次发现。李宇中分析认为,这一染色体可能是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对等交换或染色单体之间非对等交换形成重复片段而产生。根据基因的致病性程度,可能会导致患者先天性的非进行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
2012年6月,科学家发现了曾使人类遭受重大打击的细菌疾病病因,即某种细菌改变了人体内的两种免疫系统基因。通过对这两种基因的研究,研究人员对人类进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