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复合材料 >>> 金属基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复合材料相关记录901条 . 查询时间(2.382 秒)
生物质资源合成新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具有新的分子结构,与石化资源和传统制造所合成的分子结构有所不同,“结构决定性能”,新结构合成的新型生物基聚合物往往与目前石油基聚合的性能形成互补,从而实现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基于生物基高阻隔聚酯、高耐热聚酯、可降解聚酯、聚酯弹性体、生物基特种工程塑料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
新结构分子的设计合成是推动有机电子学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具有合成不可控和批次差异性大等缺点,导致材料和器件重复性欠佳,是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瓶颈问题。共轭小分子结构明确,解决了合成可控性和批次差异性问题,但是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电荷输运强烈依赖结晶性,最佳活性层形貌难以获得,从而影响了器件性能和稳定性。
液晶弹性体的宏观形状变化与内部微观液晶单元指向之间的耦合,使得通过调节液晶弹性体内部液晶单元的取向序进行机械做功成为可能。液晶分子排列良好的单畴液晶弹性体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如可逆的大应变变形、高强度和优异的韧性等。然而,由于随机淬火效应难以实现液晶单元的均一排列以及该材料的不可回收性(与其他常见热固性材料类似),液晶弹性体至今无法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为了克服上述困难,2014年,科学家制备了键交换...
2023年9月22日下午,东华大学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导师罗楚养教授应邀来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在45教101会议室做题为“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及制造技术创新”的学术讲座,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蓝广芊副院长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在报告会开始之前,蓝广芊副院长对罗楚养研究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罗楚养教授的简历。学院部分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
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凭借轻质、耐腐蚀、低噪音且长期免维护的特性,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方法制备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多采用先制备多孔材料后填充润滑剂的两步法,存在工艺复杂和含油率低等问题,难以实现复杂结构成形。因此,发展新型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材料与器件快速成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凭借其轻质、耐腐蚀、低噪音且长期免维护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前沿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方法制备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大多采用先制备多孔材料后填充润滑剂的两步法,存在工艺复杂、含油率低等问题,且难以实现复杂结构成形。因此,发展新型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材料与器件快速成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9月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典范研究组与复旦大学屈前辉课题组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Structures of Liganded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amidase Illuminate GPI-AP Biogenesis),揭示了糖基磷脂酰肌醇(GPI)...
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共性核心技术研究组(DNL0311组)王素力研究员和孙公权研究员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出一类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拓宽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的操作温度,为该类电池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近日,由上海石化生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制成的筋索,成功应用于中建八局长春—深圳高速公路项目连云港至淮安段气膜结构砂石料场。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气承式膜结构索网系统中的首次应用,也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迄今应用的最长碳纤维筋索。
2023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在含能材料的常压表面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高能密度材料立方聚合氮( cg-N)的低指数表面在不同表面饱和状态和不同压力及温度下的稳定性,发现了 cg-N低压下的失稳机制,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其在常压下稳定的方法。 相关结果以 Express Letter 的形式发表在 Chinese Physic...
天然材料的机械性能往往随着密度的降低而急剧恶化。轻质多孔材料面临着强度低、抗疲劳性能差等问题。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构建轻质高强的力学超材料,有望改善多孔材料随密度降低而强度剧烈衰减的现象。通过优化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将多孔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机械超材料属性的力学增强作用相融合,获得轻质弹性、耐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多功能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天然材料的机械性能往往随着密度的降低而急剧恶化,轻质多孔材料面临着强度低、抗疲劳性能差等瓶颈。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构建轻质高强的力学超材料,有望改善多孔材料随密度降低而强度剧烈衰减的现象。通过优化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将多孔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机械超材料属性的力学增强作用相融合,获得轻质弹性、耐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多功能应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力波教授课题组在晶圆级二维材料范德华超晶格可控制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自润滑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作为自润滑轴承的组成部分,具有高承载、耐磨损和免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起落架、襟副翼、旋翼系统等部位。
2023年9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DNL0313组)王二东研究员团队研发的1Nm3/h直接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完成200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电解槽平均直流电耗4.04kWh/Nm3 H2,实现标方氢每小时级直接电解海水制氢装置长时间稳定运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