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相关记录88条 . 查询时间(1.9 秒)
与外界的喧嚣相比,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一个看似“鹦鹉螺”的大型建筑的周围却格外宁静。门口宽阔簇新的柏油马路上,甚至看不到一辆大型汽车——因为哪怕振幅超过0.3微米的轻微震动,都会使当时正在进行的试验泡汤。
2010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海外主任”的受聘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王中林院士郑重地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理事长李培根院士手中接过聘书。
2010年1月20日,以“创新、创意、创造”为主题的奥林巴斯杯全国首届共聚焦显微图像大赛在北京落下了帷幕。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斑马鱼脑部的神经元与血管》、《盛放的肿瘤》、《凤舞九天》、《纳米——中国风》等十六幅作品脱颖而出喜获殊荣。在当天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来自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行业媒体代表与获奖选手共同见证了微观影像世界的奇幻与精彩。
根据《中国光学学会公布2009年度<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名单的通知》中光学字〔2009〕(41)号,我校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级博士研究生张国峰荣获“高校学生光学奖”,并将于2010年8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光学学术会上接受颁奖表彰。
我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SSRF)工程,2010年1月19日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验收,标志着这一性能指标达世界一流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历经10年论证立项和52个月的紧张建设,已全面、优质、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即将正式对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科研用户开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系统实验室李建郎研究员课题组“径向偏振光纤激光器”研究工作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组从掺镱光纤激光器中获得2.42瓦高效率、高偏振纯度和高轴对称性的径向偏振激光输出,创造了目前径向偏振光纤激光器研究的最高纪录。
在业界享有盛名的光电杂志《光子学光谱》(Photonics Spectra)(年发行量六百万份以上)和美国最大的光学协会SPIE的新闻部,日前以专文专栏的方式对中国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实验室和美国杜克大学光学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重点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报道。这项受中国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历时三年,是国际上首次在理论模拟和半导体制备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型可行的光驱动纳米器械和光电纳米操作平台,...
2010年1月15日,由我校光电研究所王海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光场量子态的量子信息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于当日上午在光电研究所会议室举行。
近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功率光纤激光研究团队在全光纤激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研制的大功率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超过1000W,光—光转换效率为62%,这是目前国内全光纤激光器研究达到的最高水平。近日,研究团队又利用研制的千瓦全光纤激光器进行了强激光的金属损伤实验,中科院有关领导专家观看了现场演示。
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太阳自适应研究小组,继9月28日在云南天文台26厘米精细结构望远镜上采用太阳黑子作为信标,首次实现对太阳目标的自适应光学校正后,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国内首次采用太阳表面米粒结构低对比度扩展目标作为信标,实现了自适应光学校正,获取到太阳表面米粒结构(图1)和太阳黑子(图2)的高分辨图像。
在“导航卫星的激光测距”国际会议上公布的由奥地利Graz激光测距站G.kirchner总结的从国际几个主要导航系统的卫星激光反射器返回信号强度的比较试验的结果。横坐标是卫星的高度角,纵坐标是激光站每秒收到的回波数,表示卫星返回信号的强度。可见北斗M1试验星的回波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导航卫星。其中Glonass的反射器数量多、面积和重量均超过北斗M1约1倍。
近日,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申请的“一种采用微波直接调制技术的星载数传发射机”日前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种星载数传发射机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微波直接调制技术,且结构上使用了单层双面开屏蔽槽的创新结构理念,有重量轻、体积小、低功耗及高可靠的特点,极大的节约了星上资源,在神舟七号伴随卫星飞行任务中得到了验证,显示了优异的性能。
2009年12月13日,由我校激光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完成的“激光表面强化及再制造专用材料与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成果鉴定会在学校召开,会议由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主持,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范滇元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徐滨士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姚建华教授等人的报告,经过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激光表面强化及再制造技术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整体技...
近日,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研究室韩建伟等人,在研制成功国内首台自主的脉冲激光单粒子效应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背部三维扫描辐照和定量测试技术,成功地对国内自主研发的宇航用电子器件的抗单粒子效应性能实施了快速评估。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博士生胡衍雷撰写的论文被《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接受,并提早在网上贴出发表。该杂志由美国光学学会主办,以快速报道光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就而著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