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传感器技术相关记录93条 . 查询时间(5.547 秒)
近年来,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柔性传感器在虚拟现实、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刘平副教授利用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制备出一种超灵敏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电码通信和人体运动姿态识别,为柔性传感器在人机交互和医疗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相关成果以“Highly stretchable and sensitive flexible re...
2021年12月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中山大学博士后青年英才积极组队参加,展现了中山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的蓬勃气象。本届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约1400个项目以路演和答辩为主要展示形式,线下现场赛和线上云参赛相结合,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我校代表团共获得1个银奖、3个铜奖、8个优胜奖的好成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团队在能量领域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题为A self-regulation strategy for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and self-powered wind-speed sensor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自调节策略,使 TENG风能采集器根据风速变化自适应调节工作模式,显著提高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实现自供...
在设备健康监测领域中,应变实时测量可准确反映设备运行状态,有效规避因受力异常引起设备故障从而导致的人员财产重大损失。但汽车引擎、燃气管道、地下热水网等环境均存在空间狭小、各物理量耦合严重、温度变化大等问题,这给应变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灵敏度、抗干扰能力、供能方式等带来重大挑战。
人工湿地系统中自上而下的氧化还原电位梯度,具备了形成电池的阴、阳极电势差的天然条件;而颗粒导电电极填料则加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人工湿地的有机融合。通过在垂向不同位置处嵌入电极形成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技术,可在强化污水净化的同时利用电化学活性菌(EAB)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实现电子的捕获以及传输电压和电流等电信号,进而使有机物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W-MFC型生物传感器正是...
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2日,澳科一号卫星A星基于高稳定光学平台的高精度矢量磁场测量系统初样阶段外场标定试验,在云南省地震局丽江地磁基准站顺利实施。本次试验充分验证了系统试验流程和光学平台性能指标,首次实现了磁传感器和星敏感器安装传递矩阵高精度测量,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团队研制出具有良好抗辐照性能的硅超快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低增益雪崩放大二极管(Low-Gain Avalanche Diode, LGAD)。经过ATLAS合作组与RD50合作组的测试,该传感器是目前抗辐照性能最好的LGAD硅超快传感器之一,达到ATLAS实验高颗粒度高时间分辨探测器项目(High Granularity Timing Detector,HGTD)的要...
2021年10月22日至10月24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冠名承办的2021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第二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在山东省烟台开发区举行。本次大赛为全国性大学生比赛,旨在通过竞赛创新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对微纳传感技术的兴趣,启迪创新思想,同时加快传感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传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传感器产业培育一批应用型、复合型专业...
气体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控、食品安全评估、医疗诊断和工业安全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其中,基于有机分子的气体传感器因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可调控性强而引起科学家们浓厚的兴趣。然而,气体传感器普遍面临界面粘附性能差的问题,其传感材料易于从附着的基底上剥离脱落,从而导致传感信号的衰减甚至丧失。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典型的方法来增强传感材料与附着基底的界面粘附强度,包括引入有机/无机粘附剂或高温煅烧等,但是...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损害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的隐形杀手。脉搏波与血压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通过柔性传感器可获取人体脉搏波进行血压监测。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刘平副教授以接枝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和水性聚氨酯为填料和基体,制备出具有高灵敏度的电阻式柔性传感器,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人体手腕的桡动脉上,可以实时准确地捕捉到脉冲波形。相关成果以“Highly sensitive resistanc...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部研究员王硕团队在机器人多模式视触觉感知领域取得进展。团队针对高精度多模式触觉传感提出基于双目视觉的视触觉传感技术路线——GelStereo系列,推动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及灵巧操作领域的发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1年8月16日,《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谷国迎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赵选贺教授的合作论文“操作感知一体化的软体神经假肢手”(A soft neuroprosthetic hand providing simultaneous myoelectric control and ta...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教授、谷国迎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Carmel Majidi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提出了一种高灵敏的柔性离子凝胶压感皮肤,利用超高电容机理,实现了超宽的压力检测范围、快速响应时间、高电容基线(nF-μF级)和高信噪比,在生理信号监测、多点传感阵列、残疾人软体假肢手触觉反馈等领域取得了实际应用。论文“Cutaneo...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叶怀宇副教授课题组在先进传感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知名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和2D Materials上发表。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张少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分别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2536)及《纳米·今日》(Nano Today, 2021, 38, 10120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