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天文仪器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仪器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2.47 秒)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由该校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组成的研制团队,顺利完成了CCD290相机及CCD测试系统,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国际著名天文仪器杂志《天文望远镜仪器和系统杂志》上,为主焦相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悉,该望远镜主镜口径为2.5米,采用国际领先的主焦光学设计,提供大视场、高精度和宽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进。望远镜配备大面阵7.2亿像素拼接CCD探测器,具备强大的巡天能力,能够每3...
2021年,中国航天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祝融号火星车完成火星巡视探测、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取得一系列成果、航天发射次数超过50次,再创历史新高。近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总台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现在我国还有多型运载火箭正在研制阶段,未来几年内将完成首飞。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可以将1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相当于一次性发射一座天宫空间站。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高冠男等对云南天文台太阳分米波射电频谱仪所观测到的罕见U型爆发群以及其中丰富的射电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U型射电暴的产生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磁重联率。这是利用射电手段对磁重联率的变化过程进行探测。此外,他们还对耀斑环顶的密度变化、环系统的显著上升等一系列观测现象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以Decimetric Type-U Solar Radio Bursts an...
依托贵州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大数据领域首个也是当前唯一的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聚焦公共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块数据与区域治理三个研究方向。
2021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委托研制的3.2米箱式真空镀膜机通过出厂验收。近年来,南京天光所镀膜团队开展了提高膜系光谱反射率、膜系环境适应性和膜系用途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如:紫外增强型宽谱段高反射膜系制备,碳化硅材料基底表面改性层制备,极寒环境大口径镜面防霜膜系制备,高精度天文滤光膜系制备等,并应用于多个在研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基于国内大型天文观...
对人类来说,2021年接近尾声。但对天文学来说,有些事情才刚刚开始!太空探测器是空间探测的范围集中在地球环境、空间环境、天体物理、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方面。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到2000年全世界已发射了100多个空间探测器。它们对宇宙空间的探测取得了丰硕成果,所获得的知识超过了人类数千年所获知识总和的千百万倍。
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接的“司天工程”Mini阵望远镜项目于2021年7月20日完成出所验收,7月26日完成台站验收,预期2022年投入科学观测使用。 司天Mini阵望远镜,为司天阵望远镜原理样机之一,由三台大视场折反射望远镜组成,其光学系统采用CSTAR(中国之星南极小望远镜阵列)类型;口径300mm,焦比F3,视场5°;全视场成像质量FWHM≤3″;实测恒星速度跟踪精度RMS≤0.3″/...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奕团队提出了采用逆向地图投影进行主镜划分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Primary mirror segmentation for large optical telescopes: an inverse map projection approach为题,发表在Applied Optics上。该研究分析了已有和在建的光学望远镜、典型射电望远镜的...
光学望远镜的非球面主镜采用多块子镜拼接的设计能够突破口径限制,由小拼大——使得地面望远镜迈向30米口径,或者由大缩小——将子镜折叠后放入火箭整流罩发射到空间。根据高斯绝妙定理(Gauss theorem egregium)非球面是不可能划分成形状一样、面积相等的六角形的,而子镜间的形状、质量差异将很大程度地影响支撑结构、镜面精度。因此弯曲主镜的划分既涉及拼接镜面的基础理论,又是此类望远镜建造的工程...
为面向天文高精度偏振测量研究及实测需求,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郭晶副研究员团队完成了基于液晶延迟器(分别包括铁电液晶延迟器FLC和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的偏振测量关键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了液晶延迟器的电光特性定标、电光型调制偏振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偏振响应定标与校正、偏振数据处理与偏振信号重构等核心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多变量非线性约束的偏振效率优化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20...
建造更大口径的天文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光学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但是,随着镜面尺寸的增大,也会带来制造、加工、装调等技术方面的难题。主动光学拼接镜面技术是突破传统单镜面光学望远镜口径限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将大镜面采用大量小镜面拼接而成,不仅能解决制造上的技术难题,还可以节约成本。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作为主要研制单位承担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
大视场像质优秀的光学望远镜是天文巡天观测的核心设备。但是,光学系统中的光学元件失调会造成各视场上的像差有规律的失对称性的退化,降低观测图像的质量,影响望远镜观测效率;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基于星像测量的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准直关键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点扩散函数(PSF)不仅直接反映大视场高像质光学望远镜成像质量,更与天体形状测量、光度及位置测量精度直接相关。近年来,大视场高像质光学望远镜PSF建模和应用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基建项目11日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正式开工。
2020年1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大口径光学技术研究室承制的FASOT-IFU端面抛光项目顺利通过了出所验收。面对研制周期短、抛光工作量大、抛光端面光洁度高等特点,项目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研制过程中,制定周密的研制计划、编制高效抛光工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14个端面抛光。
2020年9月29日,“景东120m脉冲星射电望远镜(JRT)研制” 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仪式在JRT台址—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太忠镇徐家坝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云南省副省长董华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张亚平副院长讲话,董华副省长宣布项目启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