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天文仪器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仪器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2.457 秒)
2020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光子学团队在超高分辨超高定标精度光谱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以虚拟成像相位阵列(Virtually Imaged Phased Array, VIPA)作为主色散元件,以激光频率梳作为波长定标源,在实验上获得的光谱分辨率为106万(~0.6 皮米),短时标波长定标精度优于10 厘米/秒;由于仪器目前未做任何温度和压力控制, 6小时双通...
2020年9月21日,《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慧眼”(HXMT)卫星观测结果:在高于200千电子伏特(keV)的能段发现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高的低频QPO现象。研究表明,其起源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相对论喷流(向外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的进动。该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图宾...
近日,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完成GNSS基准基线网联测工作顺利完成2020年全国GNSS基准基线网联测工作,本次联测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历时7天7夜。全国GNSS基准基线网联测工作是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完成GNSS基准基线网联测工作承担的NQI项目“甚长基线国家基准网及惯导产品复合角计量标准研究”课题任务要求,该项目主要研究建立甚长基线全国GNSS基准网和惯导产品多自由度复合角计量技术,于2017...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牵头组织开展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仪在轨检校试验,并于6月14日完成了激光测高仪首次在轨检校。针对本试验需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研制的高灵敏度激光脉冲感应探测器为高分七号激光测高仪的参数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苏彦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我国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重大发现。该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动规模与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太赫兹频段(0.1-10THz)是探测早期冷暗宇宙及宇宙生命环境等的独特波段。太赫兹天文学的兴起得益于高灵敏度超导探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类似于光学CCD的太赫兹大规模阵列超导探测器技术发展迅速,在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类探测器主要包括超导动态电感探测器(KID)和超导相变边缘探测器(TES)两种技术。其中,KID探测器具有器件结构和读出电路均相对简单的优势,更易于实现超...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坚团队与合作者自主研制的我国首个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昆仑站安装成功并投入运行。红外观测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红外天文研究发展却受限于优良台址和探测器的缺乏。随着近年来我国天文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中国天文界拥有红外天文观测能力的愿望也更加迫切。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首次将单光子超导阵列探测器应用于空间碎片激光测距领域,并基于1064nm激光成功探测到距离约2000km,尺寸为36cm的空间碎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期,团组成员汤儒峰、李祝莲、李语强(通讯作者)等通过分析试验数据,从激光测距试验的“噪声”数据中获得了空间目标的光变信息,该研究结果已经在光学期刊Optics Letters上发表。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2018年10月22日,一架70mm口径的日冕仪样机在丽江日冕站成功地获得了日冕图像。这是我国在自主研发日冕仪方面首次获得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日冕仪的关键技术,为未来顺利实施大日冕仪项目铺平了道路。
应云南天文台刘忠研究员邀请,日本京都大学飞弹天文台Kiyoshi Ichimoto教授一行6人于2018年5月27日至6月8日访问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
近期,根据《关于奖励2017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科技成果和特等奖获奖人员的决定》(新政发[2018]17号)的通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转动不稳定性的观测与研究”项目荣获2017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疆天文台王娜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率先利用国内射电望远镜实现了脉冲星测时观测研究,提高了我国脉冲星观测和研究水平,并在国际前沿领域做出系列成果。
2018年1月10日,受新疆天文台青促会小组成员邀请,来自国家天文台的青年研究员范舟博士于为全台职工和学生带来题为“SAGE巡天项目和进展”的精彩报告。
中国科学院近日发文(科发规字〔2017〕130号),经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初评、函评、以及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2017年第10次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决定授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研究集体” 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南仁东、严俊、郑晓年获得“突出贡献者”称号,获奖工程研究集体包括彭勃等17位主要完成者。
据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官方网站消息称,该机构革命性的望远镜——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日前于智利正式开始建造。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巨型的光学望远镜,标志着新一代超级太空观测工程的里程碑,也被天文学家们称之为“地球望向天空的最大的眼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