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总论相关记录9545条 . 查询时间(2.409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基因组学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提出DNA数字存储纠错新算法,成功突破了冗余对纠错能力的限制,将大幅提升DNA存储纠错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2023年9月7—8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和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共同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的“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服务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活动在京举行。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出席并致辞。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团队在菌藻生物膜反应器中氮代谢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Biofilm bioactivity affects nitrogen metabolism in a push-flow microalgae-bacteria biofilm reactor during aeration-free greywater treatment”为题在Water...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创新团队建立了假单胞菌资源库,通过系统评价鉴定到一类新的环状脂肽,并解析了其特殊功能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工程(Engineering)》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上。
为进一步发挥生态科普优势,整合各方科普力量,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冯远娇博士,广东省生态学会/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蔡卓平博士等生态学领域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一行近期在广东广州、惠州、河源、阳江等地开展以生态科普加持服务“三农”系列活动。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类金属元素,其化学形态众多,不同形态砷的生物毒性迥异。淹水还原条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对砷的还原和甲基化,二甲基砷(DMAs)是水稻土及稻米中存在的主要有机砷形态。水稻过量积累DMAs会诱发“直穗病”(又称“旱青立病”),影响水稻结实。该生理病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时有发生,尚无有效的防控措施。水稻土中有些微生物可将砷甲基化,另一些微生物可将DMAs脱甲基,构成砷的甲基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发布了两个高质量的檀香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揭示了檀香基因组的进化历史,为檀香新品种的开发、改良和保护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通讯生物(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
近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在昆明举行云南省第一批行业级大数据中心授牌仪式。云南农业大学杨林楠教授牵头申报的“云南省行业级大数据中心(农业科研)”成功获批,校长李永和出席授牌仪式。
为推进构建巴南区乡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格局,着力提高当地森林生态服务和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7月9日-10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孟婷副教授率队前往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自力村,对当地乡村碳排放及碳汇情况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所依托的课题为重庆市巴南区乡村碳汇指标测算设计项目,调研得到了当地林业局的支持和协助,调研成员包括硕博研究生张家玮、杨皓越、崔昊洋和毛戈平...
2023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团队、凌宏清团队合作,发现了SOD7/DPA4-GIF1模块协同调控拟南芥器官大小与铁吸收利用的新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拟南芥SOD7编码一个B3家族的转录抑制因子NGAL2。过表达SOD7导致小的种子和器官,而同时敲除SOD7及其亲缘关系最近的DPA4/NGAL3能够显著增加种子和器官的大小,表明SOD...
植物如何调控种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而且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种子和器官大小与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密不可分,但植物如何协同调控种子和器官大小及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分子机理目前并不清楚。
竹笋营养和食味品质是评估竹笋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重要因素,通过阐明竹笋构件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理解竹笋品质形成的相关发育机制,可以为竹笋的高效培育和科学利用提供重要保障。
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引,要做好生态富民,生态农业建设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关系到乡村振兴,更关乎农业农村的未来发展。2023年7月31日—8月2日,为庆祝全国生态日设立,来自省市生态学会和高校的生态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广东广州开展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活动。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2023年7月27日,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代表云南省科技厅组织对云南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云南高原特色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2002AE090010)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会在玉溪市新平县褚氏农业有限公司召开。项目负责人、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彤教授,子项目负责人水利学院院长李靖教授、茶学院院长王白娟教授、大数据学院杨毅教授,科技处黄业伟副处长、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