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总论相关记录9547条 . 查询时间(1.34 秒)
2023年2月25日,农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在国际顶级遥感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了题为“A disease-specific spectral index tracks Magnaporthe oryzae infectionin paddy rice from ground to spac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在多尺度稻叶瘟敏感光谱指数构建,以及小...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的准确复制和传递是生物的生存基础。但是,很多外源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和内源因素(如活性氧、复制错误等)会导致DNA损伤。如果这些损伤不能被修复,就会影响复制、转录等最基本的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物种繁衍。目前,DNA损伤应答机制研究是最基础的生物学问题之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绿色轻简超级稻遗传解析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开发出一套新型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工具GSAT。该工具能够快速组装图形化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更好地评估其泛结构信息,为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信息学简报(Briefing in Bioinformatics)》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遥感团队基于长时序卫星遥感产品评估了植被变绿生物物理反馈对全球地表温度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新春送科技,志愿服务行。为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拓展学会的生态科技志愿服务深度和广度,近期,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蔡卓平博士,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冯远娇博士等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系列科技下乡志愿服务。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所杨效曾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IF2021=10.313)上发表题为“Insights into the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fructan biosynthesis in angiosperms forbid the highly characteristic chicory genom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启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的通知》精神,做好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国家农用微生物数据中心于2023年1月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各实验站点2022年度工作进行考核,依托于微生物院的国家农用微生物朝阳观测实验点”被评为2022年度优秀实验站点,李杨、于淼、钟丽娟被评为优秀个人。
2023年2月12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在金山校区大礼堂召开2023年春季学期工作会议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动员部署会,会议表彰2022年9月以来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多项科研项目及个人受到表彰。
近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担任主编的“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由中国少儿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包括18卷,每卷均由一位院士主笔。《农田里的科学魔法》是该书的“农业卷”,由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主笔、校内各学科的青年教师历时10个月共同编写完成。
近日,在2023年全省出版(版权)工作会议上,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对2022年度河南优秀出版奖获奖出版物、出版单位和出版个人进行了表彰。《河南农业科学》荣获“2022年度河南优秀出版奖期刊奖”。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董娟娥教授团队题为“The SmMYB36-SmERF6/SmERF115 module regulates the biosynthesis of tanshinones and phenolic acid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s”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李...
近日,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2年江苏省教学名师人选的通知(苏教师函〔2023〕8号)》,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严长杰教授获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 江苏省教学名师是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入选者需在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主讲课程在全省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获得师生群众广泛认可...
杂草影响农业生产,因此探究杂草的起源以及如何适应农田环境对于杂草的科学治理必不可少。Grime提出的的CSR生活史对策模型将植物分为竞争型(C)、耐受型(S)和杂草型(R)。为了适应农田、苗圃等低胁迫、高干扰的生活环境,抗干扰型杂草(Ruderal weeds)将能量主要分配给生殖生长,具有生命周期短、种子数量多等典型特征,但背后的遗传学基础目前尚不清楚。同时,“人类-作物-杂草”已成为探讨人类活...
202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学发现。
202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