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资源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产资源学相关记录125条 . 查询时间(2.52 秒)
2022年3月29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典型渔业水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项目中期检查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王振忠项目专员主持,项目咨询专家陈建芳研究员、于君宝教授、杨红生研究员、刘英杰研究员、王寿兵教授、任鹏高级工程师以及项目组成员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卢兵友...
2022年3月29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海洋大学分别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下设的“远洋渔业资源友好型捕捞装备与节能技术”“远洋生物资源立体探测与渔场解析技术”等2个项目中期检查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议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王振忠项目专员主持,项目咨询专家组专家徐皓研究员、杨红生研究员、张天舒高级工程师、杨信廷研究员、马永钧高级工程师以及项目组成员...
2022年3月16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一种大鳍鳠受精卵孵化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2121793030.4。 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大鳍鳠受精卵孵化装置,具体组成为:上开口的孵化池,在孵化池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设置有水位控制管,上进水管设置在孵化池池口,下进水管设置在孵化池池底,底部镂空的盛卵槽设置在孵化池内。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工作,使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新近购置的生物活体多通道离子/分子微测系统,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2022年3月1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研发中心协同中关村NMT产业联盟开展了“活体跨膜转运技术在水产研究上的应用”线上培训,7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重要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陈大庆研究员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华鲟和四大家鱼自然繁殖需求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机制研究”获批立项。这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类别的资助。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西北地区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以下简称调查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历经两年多的调查与总结,基本摸清了西北地区“五河四湖”渔业资源家底和生态环境状况,填补了西北地区渔业资源调查的空白,将为政府科学有效制定渔业水域资源养护措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对保护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月27日下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度结题项目交流会,咨询专家组由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王清印研究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庄志猛研究员、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主任单秀娟研究员、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副主任曹荣研究员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叶乃好出席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度结题项目负责人、课题骨干参加了会议。...
2022年1月18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发布通报,对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修复的44个优秀案例和4个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冯广朋研究员申报的“长江口渔业资源多元协同化科学增殖放流”成果入选其中,并经专家评审,荣获2021年长隆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修复特别优秀案例一等奖。
2022年1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典型渔业水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技术”项目推进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项目首席庄平研究员、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赵峰研究员主持。会上,项目首席庄平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绩效评价标准及相关要求。随后,各课题及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承担任务的研发进展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及202...
为更好推进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研发中心将举办一系列的大型仪器操作培训,并于2022年1月7日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培训。本期培训主要内容是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应用。
2022年12月31日,为进一步推进学术交流,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202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极地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宪勇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会议特邀点评专家华东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青岛大学高华教授、东海水产研究所郑汉...
2022年来,随着近海渔业的衰退,南海外海的中上层渔业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灯光诱集作业因其高效性,目前已发展成为南海外海最主要的作业方式(大型灯光罩网渔船和小型金枪鱼灯光渔船)。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渔船监测和分类手段,对南海外海灯光渔业发展变化的相关认识还非常匮乏。
2021年12月28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业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年)等项目支持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丛书》(共计22分册)纳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该套丛书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等主编。
黑龙江所寒地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唐富江等人自2010年始先后开展了外来大银鱼的生态风险防控、可持续增殖渔业技术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在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同行专家出版《大银鱼资源、生态与渔业技术》一书。
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调查小组按照黄渤海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组的要求,制定了《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调查方案》。根据我国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养殖区域,选择了天津、河北、山东、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市10个调查点,并对其中8个点进行现场采样。调查点覆盖了3个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4个国家级原良种场,3个省级原良种场和龙头企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