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芯片相关记录617条 . 查询时间(0.18 秒)
2022年8月6日至7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全国总决赛在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举办,经过区赛选拔、现场演示及答辩等激烈角逐,我校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吴南健研究员、刘力源研究员带领的技术团队长期致力于高速成像芯片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采用梯度掺杂光电二极管和非均匀掺杂传输管沟道的新型像素结构,有效降低电荷转移路径中的电荷势垒/势阱、电荷反弹效应和光电二极管中电荷残留,减小了拖尾现象。采用低功耗设计的像素信号读出电路阵列,降低了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整体功耗。研制出1000帧每秒高速低功耗CMOS图像传感芯片,发表相关方向学...
随着芯片工艺制造的进步,工艺制程逐渐接近物理极限,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使得计算量和参数量呈指数上升,阻变存储器应用于大规模神经网络面临多个个挑战:1)由于卷积神经网络权值数量不断增加,使得阻变存储器的面积开销越来越大;2)对于多值大规模阻变存储器阵列,当参与乘累加计算的阻变单元数量很大时,由于阻变单元电导漂移而引起的误差累积更严重;3)三维阻变存储器阵列由于制造工艺难度更大,使得阻变单元与电路协同设...
人们日常熟悉的晶体,比如食盐、矿石等,构成它们的原子在空间排列上呈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而时间晶体试图把晶体的特征拓展到时间维度,它在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这是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曾提出时间晶体的构想。围绕时间晶体这一概念,一些重要的理论认知和实验探索相继涌现。
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技术专有性强、工艺复杂度高,至今仍是技术壁垒高、行业垄断性强的高技术领域。我国在光通信模块和系统领域逐渐走在世界前沿,但在高性能光芯片领域,依然主要依赖进口。半导体所王圩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团队在我国率先研制出1.3微米/1.5微米波段激光器和应变量子阱动态单模DFB激光器,使半导体所成为我国通信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及集成器件的核心...
当前,光纤网络遍布全球,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承载了全球90%以上的数据流量。在光通信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既可以工作在直流输出状态下,作为信号调制的光载波;也可以工作在直接调制状态下,兼具载波产生和信号调制的功能,因此成为多种应用场景中的理想光源,能够满足性能、成本、体积、功耗、传输距离等不同维度的需求。2022年来,在5G、光纤入户、数据中心等应用的驱动下,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又进入一轮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合作,实现基于III-V族量子点确定性量子光源和CMOS兼容碳化硅的混合集成光量子学芯片。通过设计双层波导耦合器和1×2多模干涉仪(Multimode interferometer, MMI),研究团队实现了混合量子光子芯片中确定性单光子的高效路由,以及对确定性单光子二阶关联函数的片上实验测量。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以Hybrid i...
为了提高读者阅读效率,让读者查阅更加方便,使馆藏地方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得到更好利用,近日,青海省图书馆对地方文献阅览室和少数民族阅览室内3万余册地方文献和蒙藏文图书分别植入智能芯片,这将使馆室和图书“智能化”,能够“智能”地为读者服务。
2022年6月29日,南开大学泛终端芯片交叉科学中心揭牌成立。中心立足于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及其它学院的学科优势和雄厚研究基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技术、产业制高点,围绕高端芯片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聚焦射频、汽车电子和信号链芯片关键技术及智能控制与系统应用,以期建成世界一流泛终端芯片研发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唐江教授团队与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制备出一种适配硅基读出电路(ROIC)的顶入射结构的光电二极管,实现了30万像素、性能可媲美商用铟镓砷(InGaAs)的短波红外芯片,为国内首款硫化铅胶体量子点(PbS CQD)红外成像芯片。2022年6月16日,相关成果以A near-infrared colloidal quantum dot image...
激光传感芯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2022年6月22日从合肥经开区获悉,日前,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孵化的“合肥清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芯”正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食品酶作为食品制造产业的“芯片”,可使食品变得越来越“酶”好,对于助力我国食品产业升级,实现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食品酶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相对较少,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能够完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高活性、高质量的复合酶将成为食品酶发展方向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勇研究员、朱灵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数字PCR生物芯片阅读仪”正式获得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皖械注准20222220135),产品型号:DCScanner-100。这是安徽省首款获批上市的数字PCR产品,填补了安徽省数字PCR自主产品的空白。该仪器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为下一步临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6月15日,安光所刘勇研究员、朱灵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数字PCR生物芯片阅读仪”正式获得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皖械注准20222220135)。这是安徽省首款获批上市的数字PCR产品,填补了我省数字PCR自主产品的空白。该仪器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为下一步临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由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清华大学以及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多频多模移动终端可重构射频芯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由邬贺铨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的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SOI和GaAs的SiP架构的可重构射频前端芯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