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 芯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237 秒)
2023年2月28日,西安光机所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郭海涛研究员团队在中红外空芯反谐振光纤(HC-ARF)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团队基于自研的硫系玻璃材料研制出一款“七孔接触式”HC-ARF,理论成功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光纤在中红外波段存在多个低损耗传输通带,兼具优异的高阶模抑制特性,并且存在进一步降低光纤损耗至0.01 dB/m的空间(比目前实芯阶跃型硫系光纤损耗低1个数量级以上)。相关研...
2022年10月18日,北京高能锐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接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增强器全尺寸铁芯二极磁铁样机”顺利完成出厂验收,并转入课题组开展后续测试工作。 CEPC增强器全尺寸铁芯二极磁铁具有铁芯长度长(4700mm)、截面小(372mm×222mm)、采用取向电工钢冲片和铝冲片混合叠装等特点,是迄今为止国内研制出的最长加速器用电磁铁。基于上述结构特点,传统工艺方案不能完全适用于该...
经颅磁刺激现已广泛应用于心理认知科学、神经精神类疾病等领域的临床实验和研究中。经颅磁刺激设备中,刺激线圈的设计在颅内电场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磁刺激线圈在大脑中产生的诱发电场需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达到刺激目的。由于线圈表面磁场随着离线圈距离的变大迅速衰减,为了保证靶区电场刺激强度,线圈需要通以大电流,一般在数千个安培以上。在线圈中引入铁磁材料可辅助提高线圈诱发电场值,降低电流需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
经颅磁刺激现已广泛应用于心理认知科学、神经精神类疾病等领域的临床实验和研究中。经颅磁刺激设备中,刺激线圈的设计在颅内电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磁刺激线圈在大脑中产生的诱发电场需要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达到刺激的目的。由于线圈表面磁场随着离线圈距离的变大迅速衰减,为了保证靶区电场刺激强度,线圈需要通以大电流,一般在数千个安培以上。在线圈中引入铁磁材料可辅助提高线圈诱发电场值,降低电流需求,但在...
2022年1月2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与中国科大核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石生宇在集成模拟EAST芯部重杂质的输运及其对等离子体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一系列成果近期发表在Nuclear Fusion 期刊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博士研究生李超和张俊鹏博士等,对扬子区多口科研钻井的奥陶系顶部地层岩芯展开沉积微相、主微量元素、有机碳丰度及碳同位素等分析研究。研究揭示了该次冰期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旋回特征及环境效应。
海沟是全球海底地形最深处,同时也是板块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深海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海洋的物质循环。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海洋系”)助理教授李芯芯课题组与国内外知名海洋科学研究单位共同参与的智利海沟国际联合考察航次取得研究新进展,揭示了8000米深海沟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杨钟时课题组在辐射偏滤器实验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了不同杂质气体(Ar和Ne)注入对偏滤器状态和芯部约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arison of divertor behavior and plasma confinement between argon and neon seeding in EAST为题,由博士生李克...
托卡马克的高功率长脉冲运行,将导致打到偏滤器靶板的粒子流和热流越来越大,从而使靶板表面受到强烈的溅射刻蚀,靶板热负荷将超过材料/部件可承受的数倍。而靶板损伤产生的杂质可能输运到芯部,影响聚变等离子体品质,增加稳定控制等离子体的难度。降低靶板的溅射和表面热沉积最有效的等离子体物理方案就是在边界适当引入杂质,通过辐射和电荷交换降低靶板表面附近的电子温度,这就是可有效降低靶板热负荷的辐射偏滤器运行方式。...
北京时间2020年9月22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方小敏领衔的新生代环境团队与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团队合作,通过钻取并分析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山前迄今世界最厚完整黄土岩芯,该首次揭示了360万年北半球西风气候变化的可能历史,为深入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2020年8月3日下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纳木错中心湖区近百米水下成功获取144.79米岩芯,钻探深度达153.44米,有望重建近15万年连续气候环境记录。此前,我国高原湖泊最大钻探深度为114.9米,本次纳木错岩芯成功钻取是我国湖泊岩芯钻探首次达到150米级别。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纳木错湖面海拔约4730米,在此区域开展岩芯钻取工作,天气是最大的挑战。钻探工作自201...
2020年7月21日15时,中科院“丝路环境”先导专项和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团队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钻探平台,在西藏纳木错中心湖区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钻取长100.63米的湖芯,总取芯率达到98%。这是我国首次在西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获取超过100米长的湖芯,实现了在深水湖泊采样方面的突破。湖芯是指湖泊沉积物,是从气体或水体中自然沉降到湖底并堆积起来的物质,其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可以反映当时的...
近日,《卫报》(The Guardian)报道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腾等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冰芯定年相关最新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约翰·马丁(John Martin)基于南极Vostok冰芯中铁元素与CO2浓度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提出了著名的“铁假说”,即铁元素对“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浮游植物具有显著的施肥效应,促进其光合作用及对大气中CO2的吸收,从而调节全球大气中的CO2浓度。过去30年中,人们在海洋沉积物、冰芯、黄土等地质载体中,发现了大量不同时间尺度的“铁施肥”证据。但由于各地质体所处环境差异,越...
作为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环境系统非常复杂。徐柏青表示,从境外喀喇昆仑山脉获得的深冰芯和湖芯样本,将有助于揭示该地区环境形成与变化的过程。第三极的北部和南部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北部主要受西风系统影响,而南部喜马拉雅一带受印度季风、东亚季风等季风系统影响比较明显。在不同的区域开展冰芯和湖芯研究,反映出西风系统和季风系统不同的强弱特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