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 酶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酶学相关记录329条 . 查询时间(5.476 秒)
在生物工程领域,基因组规模的代谢模型(GEMs)被广泛用于预测微生物的行为。然而,传统的GEMs主要考虑了化学计量约束,忽略了酶浓度、动力学参数和途径热力学对反应通量的影响,这导致了模拟预测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发了酶约束模型(ecModels),这些模型通过整合酶浓度的限制,成功地提高了化学品生产的效率。
沙库巴曲(或沙库必曲)缬沙坦 (Entresto®,sacubitril/valsartan) 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ARNI) 类药物,主要治疗心脏衰竭和高血压类疾病。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聚焦于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与转氨酶催化的还原胺化反应分步构筑此中间体,需要分离、纯化,同时存在过渡金属废料处理、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因此构建一种绿色、高效的沙库巴曲中间体合成...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物质降解、循环和信号中心,对细胞稳态调控、发育和衰老至关重要。溶酶体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为了满足不同的生理需求,溶酶体通过不断的融合和分裂重塑其形态与功能。当前,相比于融合过程,溶酶体分裂过程、相关调控因子以及执行溶酶体膜分裂的分子尚不清楚。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物质降解、循环和信号中心,对细胞稳态调控、发育和衰老至关重要。溶酶体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满足不同的生理需求,溶酶体通过不断的融合和分裂重塑其形态与功能。相比于融合过程,目前对于溶酶体分裂过程的了解非常有限,相关调控因子及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执行溶酶体膜分裂的分子尚未被揭示。
过氧骨架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过氧骨架主要含有O-O键的结构单元,可赋予分子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有研究发现含过氧骨架的化合物(青蒿素、蒿甲醚和鹰爪素C等)具有出色的抗肿瘤、抗菌和抗癌等活性。手性的有机过氧化物是颇具价值的合成中间体。因此,在不对称合成领域,手性的有机过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学开发备受关注。传统化学方法由于手性识别和控制难、以及过氧化物稳定性差等原因,较难获得手性纯的有机过氧化...
过氧骨架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独特存在。过氧骨架主要含有O-O键的结构单元,可赋予分子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相关研究表明含过氧骨架的化合物(青蒿素、蒿甲醚和鹰爪素C等)具有出色的抗肿瘤、抗菌和抗癌等活性。手性的有机过氧化物是极具价值的合成中间体,因此,在不对称合成领域,手性的有机过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学开发一直备受重视。传统化学方法由于手性识别和控制难、以及过氧化物稳定性差等原因,很难获得手性纯的...
2024年3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王隆飞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es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Gabija anti-phage system”的研究论文。
葡萄糖二酸是葡萄糖的一种二元羧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2004年,美国能源部将葡萄糖二酸列为“12大高值化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之一。目前,葡萄糖二酸主要以葡萄糖为底物通过硝酸氧化法生产,反应条件剧烈、化学选择性低、产品产率低,同时生成大量有毒副产物NO。2019年,美国初创公司Kalion,Inc.因为开发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葡萄糖二酸的新工艺,获得了美国环保署EAP...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对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卫老师团队的“辅酶Q10纳米脂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等2项专利”成果转化相关事项公示。
抑制剂是稳定性肥料的核心材料,是新型肥料创制的“芯片”。目前,国内外肥料市场上商用的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产品更新迭代慢,仍存在降解快、价格高、环境风险等问题。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在新型抑制剂合成、筛选方面一直孜孜探索,国际肥料企业巨头德国BASF和俄罗斯Euro Chem公司分别推出LIMUS和DMPSA,但是究其内核,仍为早期的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MPP的衍生物,虽有突破但其创新性...
与自然界的光合生物相比,可编辑的人工光合细胞能够通过理性设计,将CO2更高效地转化为可定制的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此外,人工光合细胞是最终模拟天然光合生物组织形态和特征的关键,为构建实际应用的器件开辟了道路。然而,这一概念的实现关键在于对CO2还原酶催化具有关键作用的辅因子,但受多种辅因子再生能力的限制。2023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高超研究团队创制了包含生物-非生物杂化能量模块...
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催化性能的纳米材料,是新一代人工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自2007年首次发现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来,铁基纳米酶在肿瘤催化治疗和抗菌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铁原子的利用率较低,纳米氧化铁的催化效率往往低于天然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了提高铁原子的利用率,人们引入单原子设计用于构筑更加精确的活性位点,通过模拟天然酶的铁...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刘青松药学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EZH2共价抑制剂,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药物化学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EZH2是一种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多种癌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一方面EZH2通过形成PRC2复合物的经典途径调控H3K27...
2023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徐向荣团队在河口食物网抗生素结合态代谢物的生物富集机制取得了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New insight into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ophic transfer of free and conjugated antibiotics in an estuarine food web...
2023年12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国际免疫治疗协会官方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跃祥研究组题为“Tumor cell-intrinsic SETD2 inactivation sensitizes cancer cells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rough th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