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病毒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病毒学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3.873 秒)
反刍动物中包含许多重要的家畜,它们拥有独特的包含多个胃室的消化系统。目前对于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细菌、古细菌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而病毒同样是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塑造微生物组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由于病毒的微生物宿主范围狭窄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精确调控微生物宿主以抑制病原细菌和控制甲烷排放的系统性工具。然而对于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的病毒群落生态结构仍然缺乏全面的了解。2024年4月4...
科研之道-探寻动物医学的奥秘。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邓增钦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拓扑异构酶的结构解析和催化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ryo-EM structur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topoisomerase为题,发表在mBio上。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生命学院张玉忠教授团队、郭华荣教授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沈庆涛教授团队等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Ring-stacked capsids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and structural transitions with genome ejection(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环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又称为新布尼亚病毒,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一种蜱传布尼亚病毒,最初主要流行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其感染可以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主要的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长角血蜱在亚太地区常见,...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研究员和王曼丽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题为“Functional Peroral Infectivity Complex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of Shrimp”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口服感染因子复合物...
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给人类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而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爆发和传播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细胞的博弈始终存在,此消彼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宿主激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通过诱导抗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同时,病毒也进化出多种机制拮抗或逃逸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草鱼呼肠孤病毒GC...
2022年11月15日(周二)上午9:00,由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细胞与动物遗传学科创新基地(111引智基地)、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在腾讯会议线上开展。在本次交流会上,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洁副研究员邀请到了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独立研究员Dr. Bruce W Banfield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80余名师生线上参会,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洁...
寻梦 启航-生命科学大讲堂(第六期)学术论坛讲座于2022年11月12日在线上顺利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员和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国俊研究员进行了汇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倪挺教授主持。此次学术论坛内容新颖,有100多人参加。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由HBV所致者分别为30%和45%。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所致者分别为77%和84%。目前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为200...
2022年7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Dual Inhibition of Innate Immunity and Apoptosis by Human Cytomegalovirus Protein UL37x1 Enables Efficient Virus Replication”的研究论文。...
HIV/AIDS仍然是危害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虽然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仍不能彻底消除患者体内潜伏的HIV。粘膜免疫系统是HIV感染的主要部位,而肺部是粘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HIV复制的效应位点。在艾滋病发病进程中,肺部微生物侵袭频繁发生,加重了机体的炎症反应。宿主抗病毒因子能够有效地抵抗病毒感染,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减缓疾病进程。
伴随全球化进程,外来入侵物种正在加剧蔓延,其中携带病原的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威胁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探索外来宿主动物入侵在动物源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是事关国家生物安全的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然而,影响动物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在控制栖息地、本土宿主、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因子,并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疾病研究能力和防疫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外来动物入侵在动物源性疾病发生中的普适性作用规律一直缺少深入...
蝙蝠被认为是许多微生物的潜在宿主,尤其是口腔被认为是微生物的储藏库,其中部分微生物可以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而导致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病毒在蝙蝠体内滞留是由于蝙蝠的免疫耐受机制,而口腔作为病毒进入和溢出的通道,提示蝙蝠口腔可能是一个免疫耐受的场所。使蝙蝠免疫耐受的口腔宿主因子可能促进微生物的驻留和传播。
2021年9月30日,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显伟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发表题为“Interferon functional analog activates antiviral Jak/Stat signaling through integrin in an arthropod”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抗病毒比较免疫学领域的新进展。王显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高杰博士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