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CPU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86 秒)
龙芯自主指令系统架构(以下简称龙芯架构)的基础架构通过国内第三方知名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评估。目前支持该架构的龙芯3A5000处理器芯片已经流片成功,基于新架构的完整操作系统已经在3A5000计算机上稳定运行,这标志着国产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CPU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软硬件界面,是CPU所执行的软件指令的二进制编码格式规范。一种指令系统承载了一个软件生态,如X86指令系统和Wi...
2018年11月7日,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会场,清华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发布了“CPU硬件安全动态检测管控技术”。这一全新的集成电路硬件安全技术入选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5项全球领先科技成果(排名不分先后)。自2016年以来,世界互联网大会每年都发布由数十位国内外权威专家从全球近千个申报项目中评选出的约15项领先科技成果,这些成果通常被认为代表了当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最高...
2016年1月21日,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和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宣布联手研发融合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架构技术的新型通用CPU,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英特尔公司将提供资金及其它重要资源支持项目研发。
2012年12月11日,由中科院计算所牵头,联合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的核高基重大专项“超高性能CPU新型架构研究”召开验收会。计算所所长孙凝晖出席了此次验收会并发表讲话,课题相关负责人员张立新、范东睿、刘新春、安虹进行了验收汇报、现场演示与答辩。工信部、北京市委领导一行6人,验收专家组一行15人参加了此次验收会议,专家组经过严格审查,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2012年12月11日,由中科院计算所牵头,联合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的核高基重大专项“超高性能CPU新型架构研究”召开验收会。计算所所长孙凝晖出席了此次验收会并发表讲话,课题相关负责人员张立新、范东睿、刘新春、安虹进行了验收汇报、现场演示与答辩。工信部、北京市委领导一行6人,验收专家组一行15人参加了此次验收会议,专家组经过严格审查,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2012年12月11日,由中科院计算所牵头,联合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的核高基重大专项“超高性能CPU新型架构研究”召开验收会。计算所所长孙凝晖出席了此次验收会并发表讲话,课题相关负责人员张立新、范东睿、刘新春、安虹进行了验收汇报、现场演示与答辩。工信部、北京市委领导一行6人,验收专家组一行15人参加了此次验收会议,专家组经过严格审查,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2011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 “第九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由中科院理化所与北京依米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液态金属CPU散热器首次与广大游戏玩家见面。此款面向高端CPU市场开发的散热器产品,历时两年打造,经实际测试,其性能、噪音、耐热极限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风冷、水冷及热管技术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更加适合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使用。
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 “第九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由中科院理化所与北京依米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液态金属CPU散热器首次与广大游戏玩家见面。此款面向高端CPU市场开发的散热器产品,历时两年打造,经实际测试,其性能、噪音、耐热极限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风冷、水冷及热管技术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更加适合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使用。
3月3日,中科院高技术局组织召开了由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高性能多核CPU结构设计及原型系统研究”验收会。该项目是科学院针对“十五”末和“十一五”初龙芯处于“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专门设立的,作为龙芯3号处理器的预先启动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片上多核处理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并完成龙芯3号处理器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和逻辑设计,力争在多核处理器的结构设计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0年7月,龙芯CPU第一款国产化封装产品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取得成功。这是该研究室继计算机多CPU高速互连的高性能专用交换芯片封装成功后,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同时该产品封装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国产高端CPU芯片开始走入封装完全国产化时代。
中科院空间中心近年来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基于自主技术的脉冲激光单粒子效应实验装置,能够模拟等效LET值0.1-200MeV.cm2/mg的重离子诱发的单粒子效应,及以单脉冲或者1kHz的重复脉冲、亚微米步长对芯片进行三维扫描测试,并可利用时间特性精确的脉冲激光测试器件和电路对单粒子效应的动态响应。
在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更高的运算性能,提升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我们知道,CPU的工作频率是由外频乘以倍频来得出的。因此,如果能够增大倍频的提升空间,就能够迅速的成倍提高性能。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研祥集团2008年12月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研祥集团将加强龙芯CPU在其特种计算机产品中的应用,以推动龙芯CPU在高性能嵌入式计算机领域的产业化发展。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会同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计算所牵头、微电子所和自动化所共同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经过质询和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项目验收,并建议进一步加大龙芯系列芯片的应用推广力度。验收专家组认为计算所“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项目基于0.18um工艺研制完成了32位的龙芯1号和64位龙芯2号通用CPU...
2006年9月13日,由中科院计算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龙芯2E)通过“十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验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验收会上表示,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信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他强调,高技术开发必须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