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空间天文学 >>> γ射线天文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γ射线天文学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3.346 秒)
2024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高鹏研究员团队在CO2加氢制醇类化合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铁锌催化剂物相结构调控,国际上首次实现CO2加氢产物由甲醇到多碳醇尤其是乙醇、丙醇等更高碳数含氧化合物选择性精准调控与高效合成。该研究成果于4月15日以“Tuning the selectivity of CO2 hydroge...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卫星(Insight-HXMT)和极目空间望远镜(GECAM-C)成功地在硬X射线和软伽马能段对该伽马暴的瞬时辐射和早期余辉进行了国际最高精度的测量,不仅发现其具有迄今观测到的最大亮度,将伽马暴的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而且发现其各向同性能量也打...
2022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的首个正式发表的成果在线刊出。利用卫星上搭载的EP-WXT探路者“龙虾眼天文成像仪”莱娅( LEIA,图1)的在轨测试首光,科学家成功获得了一批天体的真实大视场X射线实测图像和能谱。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公开发布的大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观测结果。该成果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X射线龙虾眼聚焦成像技术,并实现了在轨实验验证。首批结果以《首...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团组硕士研究生曾雨航、副研究员闫大海等人利用费米伽马射线望远镜公开的数据对耀变体1ES 0502+675的伽马射线辐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2009年8月7日至2010年6月3日时间段内的能谱在1GeV出现了显著的硬化现象,光子谱指数从大约2.4变为1.3。研究人员通过采用经典单区同步自康普顿(SSC)模型,把硬化解释为同步辐射成分与同步自康普顿成分之间的过...
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学生团队GRID-02卫星载荷观测到首个宇宙伽马射线暴事例GRB 210121A,由南京大学天格团队与清华大学天格团队的同学合作完成了天格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物理分析,这是天格计划首个正式发表的伽马暴科学观测结果,也是国际上同类纳卫星伽马暴探测项目中,首例取得科学发现和论文发表的伽马暴事例,证明该类微纳卫星在空间天文粒子探测、前沿天文科学观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国庆教授团队,发现一种亚克力树脂在γ射线的辐射下可以定量释放酸性物质。基于此,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可用于检测γ射线辐射剂量的亚克力树脂薄膜传感器,可通过薄膜荧光颜色变化直接判断辐射剂量的大小。研究成果日前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上,并且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国际专利的申请也在进行中。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暗物质是天文学家观测宇宙时发现的一种“暗”的物质。所谓“暗”的物质是指没有观测到这种物质任何的电磁辐射。我们知道,天文学家观测宇宙所通过的媒介是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如图1所示,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从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到波长比较短的紫外线、X射线和能量最高的γ射线。现代的天文观测仪器发展迅速,在各个波段都有非常强有力的观测仪器,然而,所有这些强大的天文仪器都没有观测到暗物质所发...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近日,国家天文台巩岩研究员、陈学雷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冯骅教授首次提出可利用3.5 keV发射线光子的极化方向来检验其轴子(axion)转化起源的假说。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解开3.5 keV发射线的起源问题,同时可以帮助确认轴子的存在。该成果已经发表在2月份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有140余位研究人员参加的费米望远镜超新星遗迹项目旨在探索超新星遗迹在高能波段的性质,这有助于科研人员理解超新星遗迹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宇宙线的起源。该巡天项目组已于2016年5月24日在ApJS(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发表了他们的首个超新星遗迹源表文章
2008年3月19日,美国宇航局“雨燕”(Swift)卫星探测到一个极强的伽玛暴,其光学波段的辐射最亮时达5.3星等,在爆发的短短几十秒之内肉眼都能看到。这个暴在天文界和公众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注意。正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紫金山天文台吴雪峰博士作为理论组成员参与到这个伽玛射线暴的研究之中。相关研究成果已被《Nature》在9月11日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 在这个总共有...
2007年6月,以紫台范一中博士为第二作者的论文《Physical Processes shaping Gamma-ray Burst X-ray Afterglow Light curves: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from the Swift X-ray Telescope Observations》(ApJ, 2006, 642, 354),被Essential 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