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流体力学 >>> 空气动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气动力学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664 秒)
中国面临空气质量提升和温室气体减排双重挑战。自2013年“大气十条”颁布以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指导值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PM2.5污染致死率为全球最高,2019年达142万人,因此,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效益仍是严峻的问题。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国家,面临着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巨大挑战...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其中,甲苯作为一种典型的芳香性VOCs污染物,其结构稳定、来源广泛。热催化氧化技术作为消除工业源甲苯污染的有效途径,可在一定温度(约200~400℃)下将甲苯完全氧化降解。然而,不同行业排放的甲苯废气温度差异较大,且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遵循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在宽温度范围内实现甲苯的高效降解,是...
2022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发现以温室气体为主导的人类活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以博士研究生林蔚为第一作者,王春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气候动力学》)上。
自2013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多项空气治理政策,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使得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如关中地区,Zhao et al., 2021)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碳气溶胶作为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也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那么,这些空气治理措施对我国城市碳气溶胶的来源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呢?
2022年3月11日下午,应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存标教授邀请,清华大学任玉新教授在北京大学工学院1号楼210会议室作了题为“有限体积方法的等效微分方程及ILES的理论框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实验室韦小丁副主任主持。
涡动相关(EC)法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测量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技术,广泛用于监测近地面层中CO2等温室气体通量。在EC系统中(如:CPEC310,美国坎贝尔公司),边界层的高频气温(T)(如10Hz)主要用于计算干空气密度及其相关协变项,并进一步计算碳水通量。空气中的高频气温可用细丝热电偶测量,但该热电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不耐用,而且容易被太阳辐射污染,影响测量准确度,一直是通量领...
大气中的颗粒物不仅降低能见度,也危害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近年来,PM2.5(空气动力学粒径2.5μm以下的颗粒物)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相关的观测站点也越来越多。然而,现有观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面都有所不足,PM2.5观测站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且多数站点开展观测的时间不长。增大PM2.5质量浓度观测的时空覆盖面,能增进对颗粒物污染演化过程的理解。能见度作为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及空气)消光的度量,与颗...
2020年1月11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韩忠华教授代表课题组赴北京领取了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该奖项于2019年首次设立,旨在表彰在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科学普及及空气动力学教育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空气动力学科技工作者。课题组获得一级学会科学技术奖,研究成果得到行业认同。
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兰州大学主持完成的3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兰州大学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3位。奖励大会开始前,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周又和教授、胡斌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受...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王成鹏老师在含激波和流场分离的高速可压缩流动结构的试验观察与理论模型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相关成果以“Application of the Minimum Entropy Production Principle to Shock Reflection induced by Separation”为题,发表在流体...
全球气温升高而北半球潜在蒸散发减少,这一事实与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蒸发潜力增加的猜测相矛盾,即“蒸发悖论”,并一直引发不同蒸散发理论之间的争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团队发现西北干旱区蒸发水平以1993年为转折点,由显著下降逆转为显著上升的趋势,以风速为主的空气动力项是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向“蒸发悖论”发出了新的信号。该成果在国际水资源领域top期刊Water Resou...
2018年9月1日下午,我校在国际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顾问教授聘任仪式,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尼古拉斯·亚当斯教授受聘为我校顾问教授。校长助理杨益新代表学校对米尼古拉斯·亚当斯教授的加盟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尼古拉斯·亚当斯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德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战略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的贡献。西北工业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竭诚邀请...
2018年5月28日至29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风洞设计首席专家廖达雄研究员应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邀请来校访问。5月29日下午14:30,廖达雄研究员受聘西北工业大学讲座教授聘任仪式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学校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傅莉主任、航海学院潘光院长、王敏庆教授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潘院长主持。廖达雄研究员历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助理...
我国著名飞机气动力专家、隐身专业领域的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歼八系列飞机和歼十一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我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11日13时31分在沈阳逝世,享年80岁。李天同志1938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汉族。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历任沈阳飞机设计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