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动力学 星系天文学 运动宇宙学 星系际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 星系形成与演化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星系与宇宙学相关记录1004条 . 查询时间(1.41 秒)
Determining how rapidly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our cosmic fate, but along with more precise data comes a conundrum. Estimates 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our current universe d...
俄罗斯萨马拉科罗廖夫院士国家研究型大学(萨马拉大学)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描述了在宇宙化学进化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有机分子在太空中的出现过程。研究人员说,所获数据扩展了关于生命出现的概念,并解释了合成有机物的“星际工厂”的运行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按照专家们的估计,每年大约有300万吨星际尘埃落到地球上,这些星际尘埃不仅由矿物质组成,也由相当复杂的有机物组成,也就是说有碳氢化合物及...
科学家透过模型探索约120亿年前宇宙初期的样貌,首次看到氢气光亮丝线构成的“宇宙网”。不仅于此,他们还发现宇宙网的亮光,来自先前未被观测到的数十亿个矮星系。据报道,被观察到的“宇宙网”是哈勃超深场的一部分。哈勃超深场是目前为止宇宙中观测到的最深处。科学家很久以前就透过宇宙模型推论有“宇宙网”的存在,但先前从未直接观测到或捕捉到影像。大部分星系,包括我们所在的星系,都是在“宇宙网”上诞生。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撰文,提出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形成的新机制——超大质量黑洞可由位于星系中央稠密区域的暗物质直接形成,而非传统认为的那样由普通物质形成。这一研究结果对揭示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原因,以及早期宇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超大质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当今星系演化研究领域最大的谜团之一。科学家此前已观察到宇宙大爆炸后8亿年就已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但它...
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观察浩瀚的宇宙,希望能发现外星文明。一个行星要有生命,液态水必须存在。这种发现的可能性似乎无法计算,因为一直以来的假设是,像地球这样的行星获得水是偶然的,需要巨大的冰小行星撞击才能产生。现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全球研究所的研究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项令人大开眼界的研究,指出在行星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水。而这项研究的计算对地球、金星和火星都是正确的。
The Milky Way is surrounded by dozens of dwarf galaxies thought to be relics of the first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Among the most primitive of these galactic fossils is Tucana II -- an ultrafaint dwa...
据国外媒体2021年2月2日报道,天文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寻找系外行星的新技术——在白矮星的大气层中寻找系外行星死亡后遗留下来的物质。目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限制着我们去寻找系外行星:我们只能找到目前仍存在的系外行星,但是宇宙存在了超过130亿年,很多行星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当恒星消亡时,它们通常会带走附近的行星,尤其是那些大质量恒星,它们会以超新星的形式消亡,通常会将所有绕其轨道运行的行星完全抹...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1年1月20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巨大黑洞”(stupendously large black holes),比位于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SMBHs)还要大。如能证实,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强大的宇宙学研究工具,加深人们对暗物质以及早期宇宙的理解。现有观点普遍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在宿主星系内形成,通过吞食周围恒星和气体,或与其他黑洞合并而不...
2020年12月17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领导的研究,研究人员称其首次在白矮星的大气中发现了锂。科学家普遍认为,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产生了3种元素:氢、氦和锂。但是在类太阳恒星中对锂的测量,并不符合科学家的预期,这一差异被称为“宇宙锂问题”。
日本卡夫利宇宙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利用斯巴鲁望远镜,寻找了恒星和星系诞生前宇宙中形成的黑洞。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物理评论快报》。这些原始黑洞(PBH)可以解释全部或部分暗物质,甚至一些引力波信号,并为我们星系和其他星系的中心发现的超大质量黑洞播下种子。它们还可以在重元素的合成中发挥作用,当其与中子星碰撞并摧毁时,释放出富含中子的物质。
Astronomers using data from the ongoing VLA Sky Survey have found distant galaxies with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at their cores that have launched powerful, radio-emitting jets of material w...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一项行星科学研究论文称,实验室的模拟结果显示,木卫二(欧罗巴)的背面可能会明显发光。根据这项研究的计算结果,美国宇航局的欧罗巴快帆(Europa Clipper)任务可能会观察到这一现象。
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26日发表的两项研究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报道了对月球上水分子以及可稳定捕获水的月球区域的不模糊探测,结论认为月球上约有4万平方千米的表面具有捕获水的能力。这些发现对将来的探月任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此前有研究报道过月球表面的水化迹象,尤其是在南极附近。然而,这些探测都是基于3微米的光谱特征,这个波长无法区分水分子和矿物中的羟基。
英国《自然》杂志14日发表了一项天文学最新研究,报告了对平均红移为1的一组星系所释放的原子氢的测量结果。这是首次进行此类测量——由升级后的巨米波电波望远镜完成,这一成果有助人们理解星系中恒星的形成,填补了人类在星系演变和恒星诞生研究中的空白。
几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横空出世。有研究人员称,其所含暗物质数量是普通物质的万倍——99.99%是暗物质,与其同类星系大相径庭,因此,其形成无法用现有模型解释。但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撰文指出,他们的新研究表明,该星系所含暗物质仅为普通物质的300倍,与同类相差不大,现有模型就可以阐述其形成,颠覆了此前的观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