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生物学 专业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805 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分会来源于的酶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旨在推动酶学研究理论与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酶学学科科技人才的成长。第一至五届酶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邹承鲁、许根俊、周筠梅、周海梦、冯雁担任主任。经过五届理事们的努力,酶学专业委员会得以大力发展。第五届酶学专业委员会现有委员35名,另有名誉主任1名,副秘书长2名。继承和发展由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倡导...
我国在老一辈糖科学家的努力推动下,先后于1998年、1999年和2002年在香山召开了糖生物学与糖工程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呼吁国家对糖复合物学科的重视。经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努力和中国科协的批准,成立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为:Glycoconjugates Division,CSBMB)。 近年来,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糖基转移...
经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努力和中国科协的批准,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召开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会议,并成立了第一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为:RNA Society, CSBMB)。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核糖核酸研究飞速发展,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长非编码核糖核酸等一大批在生命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解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专业委员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原中国生物化学会基因专业组。2007年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与基因组专业委员会。2015年经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批准更名为基因专业委员会。自1983年以来,已经多次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等方式开展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将围绕着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分子层面上的不同种类生物分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开展研究;不仅从实验上重视开展不同种类生物分子的整合型研究,而且还将着重发展能够把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不同组学的数据整合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在不同种类生物分子信息整合基础上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的数学建模理论与方法。这个专业委员会将...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根据学校“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旨在面向全国轻工、发酵食品、医药等生物工程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与工程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产品大规模制造的科学原理,熟悉生物加工过程流程与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科专业介绍:民族学专业;人类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是一个由中国旅游生态学科研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组织,是发展我国旅游生态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普及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推广先进技术。旅游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科学,主要运用生态学、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把人类的旅游活动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是我国从事生态工程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Odum教授和我国马世骏教授分别各自提出了生态工程的概念。特别是马世骏教授根据中国大量朴素的生态工程实践,归纳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工程原理,明确其研究对象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生态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奠定了基础。
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在北京成立,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生态学学科的各个领域。自成立以来,动物生态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描述性研究转向了机理性探索和理论、学说的验证和发展。在传统的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等。在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保护区建设、有害动物的防治和管理等方面的成绩也十分突出。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应用...
中国生态学学会理论生态专业委员会(前身数学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我国从事理论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理论生态学是一门包涵昆虫、植物、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多研究领域综合的特色学科,旨在借助数理统计、动力系统模型、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态、生物现象给出合理的逻辑解释和一般规律,并探究其背后的理论机制,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预测控制,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我国从事区域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专委会的成立,是面向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且趋于复杂化的新形势,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旨在为从事区域尺度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科学家搭建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致力于促进我国区域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和探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和调控管理途...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物入侵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2月15日在北京成立。生物入侵涉及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领域前沿,研究关于入侵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与本地种和入侵群落及生境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学方式向人们揭示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危害和防控策略等,其核心问题是研究入侵的生态过程及机制,揭示入侵种扩散的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使我国入侵生态学更好地发展,加强国内外相关...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于2011 年10 月 在长沙成立,是我国从事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有关生物圈与水文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水文、生态,以及环境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内涵和研究思想很好地融合了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水安全等方面的学科需求,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在多种生态气候和地貌类型区域开展了应用研究,并在...
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在南昌成立,是我国从事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民族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互动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民族地区的气候智能型社区等具有社会与人文属性的生态学前沿方向。专业委员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繁荣民族生态科学事业、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目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