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业务 >>> 新闻写作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新闻写作相关记录229条 . 查询时间(5.114 秒)
2002年来,报纸上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一些精彩篇章在读者中传为佳话。   深度报道的出现和逐步繁盛,绝非偶然。现在不少报纸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在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报纸很难以快取胜,而加强解析、提供观点,则是平面媒体的一大优势。可以说,深度报道应运而生,既是变革时代的读者需求使然,也是平面媒体扬长避短的举措。新闻实践为理论概括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期《前沿关注》讨论“让精彩的深度报道形成新的‘亮点’...
借“资深”的光,我有幸和其他19名记者成为新华社此次报道党的十七大的一线“驻点”战士。在前方我们紧张有序地完成各种报道任务,累并快乐着。
为什么中文财经报道反而看不明白财经报纸每天都看,所以经常看到一些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财经报道。譬如两周前去香港出差,正好赶上电讯盈科出售股份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当时我在飞机上连着翻了几份中文报纸,都是看得云里雾里,直到后来看到一篇《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顿时云开雾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脉络一目了然。当时我身边的一位NASDAQ上市公司的老总也感叹“还是人家英文写得清楚!”
会议报道历来是各媒体的重要报道中心,由于长期形成的惯性定势,会议报道一直呈现一种“会八股”的形式,让群众敬而远之。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和传媒的市场化运作,会议报道开始回归“新闻本位”,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气象。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报纸明显地分为三个系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为代表的报纸,包括一大批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报纸,像《晋绥日报》《东北日报》《大众日报》等等,公开声明是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称为革命报纸(下同)。抗战时期在上海租界、香港以及国统区开始创办的一批坚持抗战、坚持进步、坚持民主的报纸,像香港的《生活日报》、《华商报》,上海的《文汇报》、《联合晚...
网络新闻标题之争     新闻标题  网络  新闻作品       2009/10/24
“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网络新闻,标题的作用尤甚,制作一条好的标题需要一定的创意,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网络新闻标题的微观操作     操作  标题  网络新闻       2009/10/24
新闻标题常被称为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在新闻当中起着极大的作用。而网络媒体的新闻写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纸媒,对于当前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业界没有形成实践理念的共识,并且存在着很多误区,学界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目前还处在摸索和探讨之中。
在近些年的社会新闻中,没有比“马加爵事件”更令人关注的了,可以说一时间众说纷纭。马加爵,一名大学生三天独自先后杀死了四个同学,将尸体藏匿於宿舍中,又悄悄出逃,全国上下张贴追捕令、悬赏书,他流浪到海南,蓬首垢面成为乞丐,却终於被人认出,落入法网押回原籍。马加爵事件的悬念性在於他独自一人杀死了四位同窗,在於他的出逃与被通缉,在新闻媒体的大肆渲染与连续报道中,在网路上的大肆炒作与讨论中,我不禁感觉到“...
新闻诽谤与报道真实     报道真实  新闻  诽谤       2009/10/14
 随着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不断加强,关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法律诉讼已是屡见不鲜。所谓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介刊载、播放有损特定人名誉的文字、声音、图象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有侮辱和诽谤两种方式。侮辱是指用污秽、卑鄙、下流的语言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而诽谤则是通过捏造事实或传播虚假事实以贬低特定人的社会评价。在侵害名誉权的新闻报道中,属于侮辱性质,刻意丑化他人形象的...
2005年8月3日,《东方今报》A03版刊发了一篇报道:8月2日上午,一名10岁女孩不慎掉入商亳高速公路路边深水沟中。路过此地的河南省商丘市市委书记刘满仓立即指挥在场人员停车救人,经紧急打捞,女孩被救出,并被送往医院抢救。这篇报道写得声情并茂,十分感人,然而刊出后却在读者中引来一片指责之声。一篇正面宣传党的领导干部勇于救人的感人通讯,为何会在读者中引起较大非议呢? 这篇报道之所以引起较大非...
从事新闻工作17年,担任报社编辑也已14年,却一直说不清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常常凭自己的感觉看待作者来稿,尽管误差不是十分大,但说不出个好坏标准来,总是憾事。2002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百年好文章》的丛书,这是一套4册的作品集,分别展示了法新社、路透社、合众社、美联社这4家全球性大通讯社记者们在上个世纪百年间创作的新闻精品佳作。闻着墨香买回这套用生动而且深入浅出的笔法写...
新闻敏感是通讯员在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林林总总的客观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我国通讯员的基本素养,是我们通讯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西方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
长期以来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道出了受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进入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受众,面对“信息海洋”就更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79%的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逐字逐句地阅读。
20世纪末,公共新闻运动虽经10年之久,却依然无法根本改变普通市民无法获取近用权、参与公共生活的状况。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体系内部的改革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在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参与新闻在传统媒体系统外部逐渐兴盛开来。这种新闻传播模式并非是要取代传统模式,而是在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与传统模式互为补充。
在美国众多的新闻学流派中,六十年代崛起的“新新闻学”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对传统新闻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的革新,极大地冲击了美国的正统新闻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当代显得相对单调和沉闷的新闻报道和写作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对于“新闻文学”的繁荣也具有操作性很强的借鉴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