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矿山工程技术 >>> 采矿环境工程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采矿环境工程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1.701 秒)
在论述我国尾矿当前的堆存量、年产出量的基础上,详细阐明了尾矿大量堆存所带来的安全、环境、土地及资源等问题,进一步强调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工作必要性,以及尾矿综合利用带来的安全、环境、经济、资源和社会效益。提出了对已有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将新建矿山建设为无尾矿山的尾矿综合利用与资源化思路。从加强尾矿综合利用数据统计及综合利用科技调研、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尾矿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加强...
变形监测中获得的观测资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噪声,如何从受噪声干扰的数据序列中提取特征信息,提高变形监测的精度是变形监测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小波方法对边坡监测的数据进行去噪研究,着重研究了降噪方法(算法)、小波基函数以及阈值等的影响。硬阈值比软阈值处理后的信号更加粗糙,软阈效果好于硬阈,阈值和小波基函数都有重要影响。采用强制去噪后的效果很明显,重构层数选取对滤波效果有重要影响。
根据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完井管柱在造斜段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完井管柱的变形分为线弹性、弹塑性和扁化变形(塑性流动)阶段,利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建立了完井管柱承受弯矩与造斜率间关系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造斜段完井管柱许可造斜率计算公式。对沁水盆地某煤矿使用的多分支水平井完井管柱的造斜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室内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了完井管柱的外径、壁厚和屈服强度对完井管柱许可造斜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煤...
针对汶南煤矿界外巨空水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这一工程难题,通过引进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其进行了勘探.基于对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研究,可以利用电阻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煤层的开采情况,然后对已开采煤层(采空区)部分,通过电阻的大小来判断采空区的含水状况.通过使用该法在汶南煤矿界外巨空水的探测结果来看,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法具有准确率高,可视性强,方便快捷的特点,具有一...
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必然要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矿山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入手,分析了矿山环境恢复补偿的含义,建议建立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矿产资源规划中应强调矿山生态环境规划;矿山环境恢复应有资金保证;清洁生产的税收优惠等。
重点讨论了用迎风有限元方法结合图形显示技术计算回采采空区温度场温度分布问题.先建立采空区煤耗氧和自燃升温的定解数学模型,联立求解了漏风渗流方程、氧浓度消耗-弥散方程和传热方程.详细描述了在漏风流作用下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过程,给出了采空区温度分布的稳定的动态数值解.通过计算对比,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数值解的振荡, 避免了人工干预对计算结果影响,又便于可视化处理.
滇西北三江并流带宝玉石资源主要有海兰宝石、碧玺、黄玉、水晶、东陵石、菱锌矿、蛇纹石质玉(岫玉)和紫红色碧玉岩等. 三江并流带宝玉石资源受控于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可划分为高黎贡山宝玉石带、澜沧江宝玉石带和金沙江宝玉石带. 宝玉石的形成与地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构造条件有关.
以GIS为平台,对大量与矿区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类、存贮、分析和管理; 集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地学空间信息,建立空间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综合成矿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 而基于GIS的三维地下矿体形态模拟是进行矿产资源定位、定量预测的关键.GIS为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矿产资源评价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对贵州某金矿的氰化浸金浸渣进行了综合利用研究,通过浮选的方法,不仅获得最终浮选金精矿品位43.40 g/t,金回收率90%的选别指标.而且,也使浮选尾矿废水中砷的含量降低至<0.01 mg/L.达到了满意的试验效果.
结合金川二矿区分段道的现场实际,采用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技术经济比较和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相结合的手段,对金川二矿区高应力条件下分段道的最优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段道布置在溜井上盘,分段道围岩所处应力环境得到改善,围岩自身的稳定性提高,所受采动影响明显减小,有利于分段道的稳定;分段道布置在溜井上盘,虽然采准工程费用增加,但巷道返修费用减少,同时,分段道所处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得到改善,...
为了分析某大型地下采场开挖稳定性,利用FLAC3D同时考虑岩土体的应变软化特性,计算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开挖的进行,周围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开挖步1_3,2_3和4引起的位移增量最大;开挖步1_1~1_2引起主采场顶板破坏高度为40 m左右,当开挖步为1_3时,顶板破坏高度达到80 m左右;2_1和2_2开挖步引起的破坏区面积变化不大,而2_3开挖步引起破坏高度迅速增长,达到...
从工业生态学的观点阐述了矿山环境问题的新观念和矿山工业生态系统;建立了充分利用矿山废料的矿山充填模式,把矿山充填作为矿山固体废料资源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矿山充填将矿山废料转化为矿山内部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向地表排放矿山废料量,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资源效率,实现矿山效益最大化;提出并阐述了矿山充填新模式的3个基本要素:充填技术、经济效益、废料资源化,分析了通过矿山充填实现矿山固体废料零排...
为了研究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调查收集了国内某铅锌矿山尾砂库周边农田重金属含量的历史数据,应用指数平滑法建立了预测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浓度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不同平滑系数时数学模型的精度,同时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该区域10 a后的重金属浓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0 a后该尾矿库周边重金属Pb,Zn,Cd和As浓度将分别为预测时的1.335,1.191,1.886和2.710倍;指...
针对传统采矿方法回采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存在的诸如地压控制和采场矿石运搬等方面的困难,提出采矿环境再造连续开采采矿方案。运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回采过程中的地压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得出各采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优化采矿工程结构参数和回采顺序,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压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逐步推进,围岩位移不断增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最大压应力达54 MPa,最大拉应力达3....
工作面双巷中分别布置电法观测系统,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道底板位置,利用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将双巷各测站采集电法数据进行拼接,联合进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得到工作面双巷间底板范围三维电阻率变化情况。根据富水区与正常岩层间的电性差异情况,分析富水区可能的电阻率表现形式,再结合已有地质资料、钻孔涌水及注浆资料,综合分析出工作面底板的富水区及分布范围。对安徽恒源煤电工作面的底板水探测及验证表明,该方法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