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美学原理 中国美学史 东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 西方现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美学 技术美学 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4 共查到知识库 美学相关记录4条 . 查询时间(2.64 秒)
“美学”译名考     美学  跨文化  王国维  花之安  罗存德       2023/7/13
“美学”一词的汉语译名是近代中国美学学科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研究者认为在中国最早创用“美学”一词的是德国传教士花之安。经考证,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美学”一词并没有出现在1875年版的《教化议》一书中;在1897年版的《泰西学校·教化议合刻》一书中出现的“美学”一词是错误的标点所致。日本“审美学”的名称来源于罗存德《英华字典》的看法,也缺乏事实依据。“美学”这一术语是从西方经日本引入我国的。但术语...
朱光潜将“意象”概念置于世界美学视野下加以考察,他对“意象”的翻译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表象(representation),二是形象(image),三是理念(idea)和理想(ideal)。通过朱光潜对“意象”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意象”在朱光潜美学中的涵义有时处于能指的小幅滑动之中,朱光潜对“意象”概念的理解仍具有相对稳定的涵义指向。总的来说,朱光潜对“意象”的理解及其翻译,体现了朱光潜对“...
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艺评论家卢卡奇在1963年出版的《审美特性》中,立足于日常生活的本体论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美学的核心命题与关键范畴进行理论论证,对模仿概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释,对艺术自身世界、审美的中介性机制、审美的去拜物教化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对艺术样式的合法性基础加以充分论证,对唯心主义美学进行系统性的犀利批判,破立并举,为马克思主义美学...
波德莱尔在《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等诗篇中展示了“应和”与“忧郁的理想”的关联;本雅明则在解读波德莱尔诗作的基础上,形成以美学经验抵御现代异化的理论,并以“灵韵”作为这个美学经验的符号。本雅明的“灵韵”在物我相通的“应和”中补充了内心时间的维度,海德格尔和博尔赫斯则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中的第四维度。本雅明在《论波德莱尔若干母题》中所论及的波德莱尔、孟福特、柏格森、普鲁斯特、梵乐西等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