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相关记录6442条 . 查询时间(0.399 秒)
体色在动物生存、繁殖和个体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蜥蜴因丰富多彩的体色而闻名于动物界。蜥蜴体色变异不仅存在于物种和种群之间,而且常呈现两性异型。尽管蜥蜴黑色素产生机制已较为清晰,但红色、橙色和蓝色等色彩尤其是两性异型体色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
2024年3月21日,国际学术刊物《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Evolving trends in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3-2022):A bibliometric analysis using DeepBone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葛源研究组在钴铵酰胺合成微生物全球分布模式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The ISME Journal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所有动物以及大部分微生物的氨基酸、核酸合成等生命活动都需要钴铵酰胺,但仅有少部分原核微生物能够合成钴铵酰胺,因此钴铵酰胺合成微生物是群落中的“关键少数”,可能通过调控钴铵酰胺的供给进...
作为一类合成、折叠、包装并最终分泌胰岛素的关键执行者,单个胰岛β细胞每分钟产生超过100万个胰岛素分子,约300万个二硫键。由于每对二硫键的生成均伴随一分子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因而β细胞面临巨大的氧化折叠压力。不仅如此,胰岛β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性较低,更容易受到氧化损伤,并在活性氧诱导下发生凋亡,进一步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因此胰岛β细胞的H2O2稳态对于维持细胞活力和胰岛素产生能力至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石伟群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镧锕系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成键及性能研究。在前期的工作中,课题组开发了一例新型“口袋状”的三脚架配体Trapen,设计合成了系列镧系和锕系金属有机配合物。近日,该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团队及西北大学王文渊团队合作,报道了首例具有多中心单电子离域效应的Ce-N3-Ce配合物[{(TrapenTMS)Ce}2(μ-N3)]•,并对其电子结...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CO2)加氢制碳一(C1)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CO2加氢制C1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CO2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的展望。
熔盐具有使用温度范围广、工作压力低、传储热性好及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作为一种理想的传储热工质,在核能、储能、太阳能及高温催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利用熔盐开展高温二氧化碳捕获研究可以为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研发、构建低碳多能融合系统提供重要的支撑。
202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德会以及副研究员崔晓菊和于良等,在甲烷室温电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实现了由高压-电芬顿驱动的甲烷与氧气室温高效催化转化制甲酸新过程。
2024年来,纳米尺度的高熵材料在催化、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熵材料包括高熵合金和高熵化合物,高熵合金通常由五种或五种以上金属元素以近等摩尔比构成,而高熵化合物相比于高熵合金还增加了阴离子元素,因而在原子排列中表现出更高的无序性。微观结构的无序性使得高熵化合物在纳米尺度上的合成难以控制,而当目标尺寸进一步缩小到亚纳米尺度,高熵化合物的可控合成将更具挑战性。
羧酸酯是一类重要结构骨架,广泛用于医药、聚合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在各类合成方法中,烯烃氢酯基化反应具有最高的原子经济性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钯、铑、镍等多种催化体系。其中,Pd/膦配合物在更温和条件下展现出比其他金属配合物更好的性能。由于膦配体在控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发展新型膦配体是实现高效烯烃氢酯基化反应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工业和学术上适用于烯烃氢酯基化反应...
硼簇化合物,如闭式碳硼烷和巢式碳硼烷,是由硼、碳和氢元素构成的笼状化合物。碳硼烷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三维芳香性、高稳定性、高硼含量、低毒性和多中心多电子特性,因此在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和材料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硼簇中硼原子处于相似的化学环境,B?H键的选择性活化一直是合成挑战,这极大限制了其应用。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DNL0809组)刘超副研究员、黄家辉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1102组)樊红军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教授等合作,在钯纳米团簇的可控合成和炔烃催化加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合成了原子精确、精准活性位点的钯纳米团簇,应用于炔...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尽管我国学者已经对城市、农村和森林站点的VOCs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高山区域背景站点的生物排放和人为排放VOCs的报道仍有限。2022年11月,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屹博士和徐惟琦副研究员等在最新建成的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海拔1128米),利用Vocus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等仪器对气态有机分子化合物进行了实时在线观测...
2024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李从刚、杨明晖课题组,在ATP合成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首次获得了具有单结构域的ATP合成酶,解析了酶催化的分子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多种底物分子的磷酸化实验。
放氧光合作用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几乎是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放氧光合作用光能向化学能转化的原初反应,通常由位于植物、藻类及蓝藻等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在可见光的驱动下完成。Acaryochloris marina(A. marina)是以叶绿素d(Chl d)为主要光合色素的独特蓝藻,可通过Chl d吸收低能量的远红光驱动放氧光合作用。然而,A. 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