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地质学相关记录191条 . 查询时间(1.765 秒)
近日,OTC(Offshore Technology Conference)官方网站正式对外宣布,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总地质师朱伟林被授予特别贡献奖。据悉,这一奖项系全球石油工业界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此次朱伟林教授获奖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对采自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热液区附近的火山岩橄榄石内熔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相较于寄主全岩,熔体包裹体表现出更大的元素及Pb同位素变化范围。根据元素及Pb同位素特征可以将熔体包裹体分为两种类型:低207Pb/206Pb比值熔体包裹体和高207Pb/206Pb比值熔体包裹体。其中低207Pb/206Pb比值熔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幔源基性岩浆注入热液区浅部酸性岩浆房内发生的岩浆混合作用,不仅是影响岩浆化学成分和矿物结构多样性的重要过程,而且是岩浆喷发的主要诱因。在此过程中,如果岩浆混合不完全,通常会出现基性岩浆包体;若混合完全,矿物的不平衡结构和环带特征可能是岩浆混合的唯一证据。斜长石是热液区火山岩中常见矿物,结晶于从玄武质到流纹质各演化系列的岩浆中,因此可以记录不同寄主岩浆的成分信息。且斜长石晶体内扩散速率较慢的元素(如...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课题组发现约五千三百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几乎同时与欧亚板块发生硬碰撞,在形成青藏高原的同时,引发了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论文在线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与量子力学、相对论、分子生物学一起,被誉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四大奠基性理论。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关键是板块俯冲起始。但是,迄今为止,板块俯冲是...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夏少红团队,通过在南澳岛海域开展主动源反射地震与海陆联合广角地震综合探测,详细刻画了1918年南澳7.5级大地震震源区的三维地壳结构,明确了海底发震断裂(滨海断裂带)的位置和特征,揭示了南澳岛海域地震活动区的深部发震构造,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
近日,Nature Index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在线刊发海洋所肖媛媛课题组孙普博士对东太平洋洋隆5-15°N两侧海山玄武岩的铁(Fe)同位素研究成果,揭示了太平洋洋隆之下的软流圈地幔中Fe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对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研究表明,上地幔在元素和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均存在较大尺度的不均一性。Fe是地幔岩中的主要元素,目前对Fe同位素在M...
近期,中科院深海所彭晓彤团队与天津大学孙若愚、刘羿团队以及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深海所自主研发的深渊着陆器采集的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生物样品,通过汞同位素揭示了深渊甲基汞的来源与迁移途径。研究发现,相对于淡水及海岸带区域里类似的片脚类动物,深渊钩虾明显富集总汞和单甲基汞。深渊生物的甲基汞主要来自上层海洋,深海中可能并没有甲基汞的产生。表层海洋经过光...
近日,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张翠梅副研究员、孙珍研究员与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学家合作,在被动陆缘远端带的基底性质和流变特征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上。经典地壳模型一般包含脆性的上地壳和韧性的中下地壳。在贫岩浆的伊伯利亚型被动陆缘的远端带,地壳减薄至10 km以下,中下地壳会与上地壳耦合,共同发生脆性变形。但在构造变...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于际民博士领衔的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对多年的密切合作研究,绘制出国际上第一幅末次冰期大西洋深海碳酸根(CO32-)截面图(如下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冰期大洋环流模式。根据南大西洋多个钻孔重建的大范围水体CO32-分布,该研究团队发现在南大西洋3至4公里水深存在一个巨大的富碳水体。结合放射性1...
近日,Nature Index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在线刊发海洋所深海中心孙卫东课题组关于菲律宾岛弧早白垩世岛弧火山岩—埃达克岩组合的Pb-Sr-Nd-Hf同位素研究成果,揭示了西南太平洋地区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俯冲向新特提斯板块俯冲的构造转换事件。早白垩时期西向俯冲的太平洋板块与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板块东部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发生交汇,然而这两个板块之间的俯冲...
2020年7月10日,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依托单位,携手天然气水合物产业相关领域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共同发起,广东海洋协会天然水合物分会在广州成立。广东海洋协会天然水合物分会已接纳单位会员19个。广州海洋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承担依托单位责任,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联盟,提升海洋领域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密切合作,为推动广东省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发展,打通天然气水...
近日,精密测量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团队在有限断层联合反演同震时空破裂分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尝试将海底压力计记录的海啸波的前驱地震波加入到反演中,解决了俯冲带地震在海洋一侧缺乏数据约束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海洋地震的位错模型分辨率。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上。自21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M>8的地...
俯冲带岩浆活动是海底热液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俯冲洋壳、俯冲沉积物等物质影响,俯冲带火山岩往往成分多样,成因复杂。弧后盆地作为重要的俯冲构造单元,其海底热液区火山岩的研究可为进一步明确俯冲带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帮助。传统全岩研究由于受到后期岩浆演化及蚀变作用影响,不能很好地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单斜辉石是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早期结晶矿物,可存在于岩浆演化的大部分阶段,且不同结构环带、元素组成的单斜辉石...
2.52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遭受过一次史无前例的劫难,陆地和海洋里的生物大多灭绝。在此之后的地球生物复苏一直都是一个待解之谜,直到罗平生物群的发现。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古生物化石群落。经考证,这个古生物化石群落的时代为距今2.44亿年,也就是此次大灭绝事件发生的800万年后。2.44亿年前,由于罗平独特的古地理环境,给这里的生物提...
为庆祝建所70周年,2020年6月18日,海洋所在综合楼五楼学术报告厅举办2020年第2期汇泉讲堂,邀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乃胜作“立足思想解放,聚焦学科集成,把创新写在海洋上”的学术报告。 李乃胜以当前国际与国内海洋事业的发展形势为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海洋科学的创新手段。他指出创新的前提是思想解放,现阶段科技创新应瞄准学科集成,并将专业性强的科学创新思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例来讲解,极大地提高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