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心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医学心理学相关记录76条 . 查询时间(4.492 秒)
前期研究发现,补充外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能促进神经发生、逆转中枢炎性免疫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林文娟研究组的汤明明等研究者,进一步通过分子、细胞和行为学观察,发现这些过程与小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直接有关。研究发现,中枢炎性免疫激活了小胶质细胞,促进了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
为适应新时期戒毒工作的发展需要,推进戒毒矫治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自今年起开展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推广工作。经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组织专家审议,我院王增珍教授课题组所开发的“动机-技能-脱敏-正能量”干预模式被列入第一批“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推广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应用和推广。“动机-技能-脱敏-正能量(Motivation-Skill-Desensitization-men...
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姚树桥教授等共同主编的全国高等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第7版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从20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湘雅二医院专家多次担任主编,其中龚耀先教授主编第2版,姚树桥教授连续主编第5-7版。本教材供全国高校的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学生使用,第6版发行38.5万册,排在第八轮规划教材的前列,标志着本教材得到全国...
前瞻记忆是一种指向未来的重要记忆,是指当个体遇到线索时能记得完成之前计划的任务,比如路过加油站时记得给车加油。一些临床群体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都存在前瞻记忆的缺损。前人研究表明,情绪信息可以促进认知加工,但少有研究考察情绪线索对临床群体前瞻记忆功能的潜在改善作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陈楚侨研究组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组和遗传与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昆林合作,在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人群(156名 PTSD病例和978名健康人群对照,主体为成年人)中对三个多巴胺能基因座(DRD2/ANNK1,COMT和DBH)的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基因交互作用DRD2/ANNK1-COMT(rs1800497×rs6269)与PTS...
已有充足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气味识别能力的减退。然而,气味识别能力减退能否作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指标,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前人研究主要关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他们的嗅觉功能可能受病程和药物的影响。尽管已有少量研究关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分裂型特质人群,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值得一提的是,至今还没有研究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裂型特质人群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嗅觉功能进行直接的比较。...
2018年3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向群教授在科教楼钟惠澜讲堂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师生讲授了一堂主题为“应激状态的合理应对”的心身健康课。王教授就用风趣的言语,信手拈来的案例,讲述了什么是应激状态,以及应激状态对我们的生活健康的影响。王教授强调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以及校园中广泛存在,然而目前患者对心理健康的问题依...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约有4.4%的人口受到抑郁症的困扰。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援助是降低抑郁症危害的有效措施。但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抑郁症污名现象,这一现象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加诸耻辱性标签,引发他人对患者的歧视、排斥,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因羞于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援助而错失最佳心理干预时期。减少抑郁症污名现象将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日,我校心理学系本科生蒋硕琳(2014级临床心理学)和李树斌(2015级应用心理学)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撰写题为“Olfactory identification ability is associated to emotional states and expres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schizotypy” 的论文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
精神分裂症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精神疾病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在行为和神经层面均有表现。美国精神病学会最新发布的DSM-5临床诊断手册强调精神分裂症谱系的概念,即把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过程看作一个具有不同行为和神经系统表现的连续体,并且这些表现会同样出现在其他相关精神障碍中。研究表明,与其他三组相比,共病患者默认网络子脑区间表现出最高的功能连接强度,而在默认网络和突显网络子脑区间...
近日,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脑与心智毕生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广西师范学院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检测了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功能模块化重组。该研究共对46名未服药抑郁症患者、38名已服药抑郁症患者和50名健康匹配对照志愿者进行了人脑磁共振成像检测,其中包括大脑形态影像和静息态功能影像。研究人员通过多重尺度模块检测算法来探测3组志愿者...
2018年1月12日,科睿唯安公司(原汤森路透公司)发布了最新的ESI数据,我校精神病学/心理学学科领域首次进入全球前1%行列,ESI前1%学科领域数达到了15个,位列“双一流”建设高校第9位,较2017年11月提升2位。目前,四川大学的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工程学、数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计算机科学、社...
精神疾病发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激,尤其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应激会影响脑的发育过程,显著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这种早期环境因素导致的长期效应,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早期应激导致表观遗传指标发生持久性变化,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这种机制很可能介导了成年后持续性的脑与行为的功能性变化。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存在前额叶皮层介导的认...
在遭受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以后,一些人会出现或长期伴有精神疾患,这种精神疾患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悉,中外科学家建成首个PTSD遗传学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王晶研究组、张建新研究组,与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建立目前国际上首个关于PTSD的遗传学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及其团队,开展3个独立实验,证实了这种情绪-行为分离现象。第一个实验招募65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3位健康对照,第二个实验招募40位未患病的一级家属及45位健康对照,第三个实验招募32位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及32位健康对照。所有被试完成预期和消费型愉快体验的实验室任务,首先对一系列选自国际情绪图片库的图片效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