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性科学 >>> 性生物学 性生理学 性心理学 性医学 性社会学 性伦理学 性教育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性科学相关记录89条 . 查询时间(0.292 秒)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春晖计划)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侨联、英国陕西同乡会协办的“英国华人高级学者团陕西交流访问”西北工业大学站的学术交流会于7月15日在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第五会议室举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傅莉、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富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代富平、理学院副院长张秋禹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促进在英华人高级学者与陕西省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帮助陕西高校快速发展...
日前,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化学学院李越湘(“能源”类榜单)、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闵卫平(“医学”类榜单)、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榕生(“农业和生物科学”类榜单)教授入选。在2014、2015年度,李越湘、闵卫平和阮榕生三人亦入选该榜单。“2016年中国高被引...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泳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前沿性地将中国跨性别人群作为关注目标,并首次阐述了中国跨性别男男性行为者人群HIV/AIDS感染风险及高危行为,最新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公共卫生领域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影响因子6.256分)。
2015年12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Human mucosal mast cells capture HIV-1 and mediate viral trans-infection of CD4+ T cells),揭示HIV-1黏膜感染(性传播)新机制。
2015年11月22日星期日上午八时,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男性生殖学部成立仪式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名誉主委朱积川教授、吴阶平基金会晓萌理事长、徐亮副秘书长、中国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姜辉教授及众多学会领导、专家一同参与和见证了成立仪式。
《中国公民性福素养大调查》2015年10月28日在北京发布了调查结果。这是国内开展的首次针对国人的性健康、性知识的认知与了解情况的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8%的国人选择了健康规律的性生活方式。10月28日是第16个世界男性健康日,由中国性学会、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健康报社以及大众健康杂志社共同发起的“关爱男性健康 护航性福人生”男性健康日主题活动在世界男性健康日来临之际在北京举办。
12月17日上午,中华医学会在北京举行“2014年第三期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新任主任委员就职仪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姜辉教授从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雁飞手中接过主任委员的聘书,正式就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据中国医药报讯 近日,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在上海红房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挂牌。其宗旨是为国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降低出生缺陷提供医疗技术平台,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对妇儿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专家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学科分类的影响,生殖与发育医学的主要理论与技术分散于妇产科学、儿科学、泌尿外科学(或男性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妇幼卫...
精子质量问题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精子体外存活时间短等特点,相关研究很难展开。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将纳米粒子作为精子的“外衣”,使其更易于进行研究。
2013年11月2日上午,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在南京医科大学召开了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会议。验收专家组由9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组长为清华大学孟安明院士。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傅小锋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吴根处长、主管部门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和依托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中心孙斐教授课题组与王均教授课题组通力合作,发现通过纳米材料的光热效应,可以对雄性哺乳动物进行高效安全的避孕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动物繁殖能力的目的。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5月出版的《纳米快报》。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王宝玺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2年研究,报告了重大专项课题“防治性病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研究”结果,干预组FSW人群的梅毒发病密度比对照组降低了70%,尤其是针对文化程度低、外地户籍、安全套使用率低的低档FSW群体,控制效果更为显著。该论文于2012年7月17日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
日前,我所院王宝玺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2年研究,报告了重大专项课题“防治性病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研究”结果,干预组FSW(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的梅毒发病密度比对照组降低了70%,尤其是针对文化程度低、外地户籍、用套率低的低档FSW群体,控制效果更为显著。该论文于2012年7月17日已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
目前,艾滋病疫苗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针对艾滋病毒I型(HIV-1)感染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蛋白的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如HIV-1逆转录酶及蛋白水解酶的抑制剂等。但这些针对病毒蛋白的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并且毒副作用大,病人依从性差,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艾滋病的科学家说,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多,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无法满足所有感染者的需要,因而亟须找寻治愈艾滋病的方案。科学家打算从两方面寻找攻克这一致命传染病的良方,一是消灭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毒,二是“哄骗”机体自我控制病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