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调查与监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调查与监测相关记录233条 . 查询时间(0.299 秒)
深海装备长期服役过程中必然存在腐蚀等多因素耦合损伤和失效问题。然而,深海极端环境复杂多变,实验室模拟研究难以全面掌握深海材料损伤失效演变规律,原位损伤失效监测对深入揭示机理、精确预测寿命、提供选材用材依据非常关键,深海原位动态材料损伤监测是该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依赖于充足的氧气供应,当海水中氧气的消耗速度快于补充速度就会导致低氧。海水低氧是危害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和海洋经济的全球性问题,高强度人类活动正在使这一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典型河口海湾海岛生态系统健康及调控研究组群、中国科学院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以山东半岛北部养马岛附近海域为代表性研究区域,经过多年研究,在近海低氧形成机制及生态效应方面中取得了系列重要...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团队在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rtical structures of marine heatwav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副研究员张莹为第一作者,研究员杜岩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Mi...
2023年8月30日,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长岛国际零碳岛暨海洋生态文明专题会议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会议主旨为聚焦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全力打造“两山”理论蓝色实践样板,为全球海岛绿色低碳治理提供“长岛最佳实践”。
大气沉降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碳和营养盐等生源要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显著影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环境灾害监测评估团队以山东半岛北部养马岛海域为代表性研究区域,在大气沉降对近海水体碳和营养盐循环影响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该海区是北黄海重要的扇贝养殖区,近年来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以及区域性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海域夏季水体缺氧和酸化现象频发,妨碍了扇贝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
近日,Deep-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 controllable lander for in-situ,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deep sea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的封面文...
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湖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呈现全球扩张态势,显著削弱了湖库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卫星遥感在湖库环境监测上展示了巨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目前,MODIS、VIIRS和OLCI等海洋水色传感器空间分辨率较低(~300m),无法满足面积较小的湖库监测需求。随着Landsat-8、Sentinel-2A/B、Landsat-9等中高分辨率卫星的陆续发射,携带的较高质量传感器为高分辨率...
19世纪末,挪威物理海洋学家Fritjoff Nansen将水银温度计装装入一个采水器中来方便的测量海水温度,成为了现代海洋观测起源的重要标志,他发明的这种仪器经常被称为南森瓶(Nansen Bottle)。该仪器在整个20世纪都被大量使用,至今已经累计了超过200万条海洋温度廓线数据(图1)。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影响下,藻类水华频发且呈现全球加剧态势,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由于藻类水华生消过程快,实时精准的监测是藻类水华预测、预警和有效管控的关键。目前藻类水华监测主要包括现场观测、水下自动监测和卫星遥感反演等三种方式。现场观测费时费力,且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监测;水下自动监测探头易受到水中物质侵蚀,且维护费用高昂;卫星遥感的时间分辨率低且受大气影响较大。
2022年6月24日,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青岛召开。
2022年6月6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基站等装备返航,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2022年度南海海试任务。
2021年10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海洋温度预测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提出的基于立体空间-时间的四维卷积模型高精度应用于海水温度预测。研究结果发表在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海洋温度预测在全球变暖、渔业和海洋环境保护等各种海洋相关领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海洋学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方法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宋春桥研究员课题组联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河海大学、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首次估算了全球大中型湖库的季节性水量变化及东亚季风区典型流域——鄱阳湖流域的所有湖库的水储量年内时序变化及蓄洪能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波室徐星欧副研究员与荷兰皇家气象局(KNMI)进行合作研究,对降水导致风场的空间异质进行定量化,提出了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反演的第四种质量控制因子Joss,研究理论成果于2020年正式发表于《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TGARS)杂志。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锋民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成功制备了可降解、能重复利用的甲壳素/碳质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实现了对水环境中微塑料的高效去除,揭示了吸附的主要作用机制,对于研究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定量测定和污染控制有重要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学报》(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有害物质学报》(Journal of hazard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