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化学 CO2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218 秒)
新生代环境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早始新世以来长期降温,并伴随大气CO2浓度降低、两极冰盖出现和扩张,从“温室地球”演变为“冰室地球”(Zachos et al., 2001)。现有地质证据表明,新生代长期降温主要是由大气CO2浓度的持续降低引起(Beerling and Royer, 2011)(图1C)。但什么原因导致CO2浓度降低,仍然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李向楠研究员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刘福来教授团队在作物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干旱胁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近日受邀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IF=8.356)发表了题为“ABA-mediated modulation of elevated CO2 on stomatal response to drought”的研究综述(2020,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带领的国际科研团队,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后周宁及爱尔兰都柏林大学Jennifer McElwain教授等人共同合作,基于华南鄂西地区早侏罗世的银杏植物化石,首次系统评估了经验模型、回归分析模型与光合作用模型三种重建方法在恢复古大气CO2的准确性,并据此重建了我国南方鄂西地区早侏罗世古大气CO2浓度的连续变化趋势。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学术刊物《三古》...
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三种温室气体。基于湍流理论的涡动相关法是测量地气间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的理想方法,该方法对生态系统干扰小,并可获得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然而,目前现有的基于涡动相关法的观测设备只能有效测量上述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至多两种气体的通量。王凯、王东(博士生)和郑循华所在的碳氮循环团队采用一台闭路量子级联激光(QCL)气体分析仪和相关设备配件...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牛振川研究员及合作者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Δ14CO2观测,追踪了我国本底站冬夏季典型日变化中来自化石排放和生物排放的CO2对大气总CO2的贡献水平。并揭示了影响化石源CO2和生物源CO2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尽管在本底地区,化石源CO2一日之内仍有较大的变化,可达几十个ppm。冬季化石源CO2普遍高于夏季,可观测到早晚交通引起的浓度小高峰。化石源CO2的日变化...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院士带领的团队以西安市长期(2011–2016年)大气Δ14CO2观测为主,进而将观测扩展到全国15个主要城市,通过14C示踪准确定量了我国主要城市大气CO2ff的浓度水平,分析了其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并结合稳定碳同位素(13C)和WRF-Chem大气模式研究了盆地城市CO2ff的来源和传输。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冬季1月份大气CO2ff浓度普遍高于夏季7月...
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性天气事件和气候灾害频发,给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人类活动排放大量CO2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卫星观测发现大气CO2浓度分布存在非均匀动态分布,在时间上有年际和季节性的差异,在空间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以往研究CO2浓度和地表温度的关系多局限于全球平均的CO2浓度和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缺乏非均匀动态分布CO2浓度和地表温度的关系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方小敏研究员课题组联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Albert Galy教授研究组针对上述难题,在中科院先导专项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持续支持下,通过首次获取的青藏高原北部有精确年代控制的柴达木和西宁盆地5300-2600万年前的大陆硅酸盐风化记录(图1,2),提出了新的负反馈机制: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