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骨外科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骨外科学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1.047 秒)
记者2024年3月22日获悉,中国和澳大利亚专家学者携手获得的一项研究成果率先证实TCVs(穿皮质血管)生成能促进骨愈合。这为治疗临床骨血供不足类疾病,比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下段胫腓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查振刚/张还添团队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王小英教授团队针对伤口、围手术期切口及难愈性创面的愈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攻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Bioactive Materials上,题为“Collagen fibril-like injectable hydrogels from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for promoting wound...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研究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遗传机制,这种机制会导致部分俄罗斯居民罹患膝骨关节炎。所获得的数据将提高这种疾病的防治质量,并有助于其他骨关节炎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生活》杂志上。
2023年2月10号,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苏伟平医师在国际权威期刊《Acta biomaterialia》(IF=10.633)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ed Therapy for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Using Macrophage Membrane-encapsulated 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 Extra...
2023年2月2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创伤骨科罗令教授团队郭强主治医师联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Nathan Pavlos教授和Jiake Xu教授团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NI指数期刊,IF=17.694)上以论著形式发表题为《Sugar transporter Slc37a2 regulates bone metabolism in m...
2023年2月2日,法国驻华使馆科技与创新参赞杜马科(Prof.MarcDaumas)一行六人访问中日友好医院,刘勇副院长会见了法国客人。
2023年1月7日,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主办的“促膝谈新 潇湘运达”论坛在长沙世茂希尔顿酒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新湘雅第十期关节镜培训班,主题围绕半月板中心化这一热点进行。来自省内外的知名运动医学专家,和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国际顶级膝关节专家Dr. Robert LaPrade,以及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Dr. Tomomasa Nakamura进行了精彩演讲与热烈的讨论,近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形式...
关节软骨缺损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可引起关节功能障碍、严重疼痛和残疾,给患者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幸的是,由于软骨无神经无血管的特性,软骨缺乏自愈能力,因此关节软骨的再生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组织工程通过理想的种子细胞、合适的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软骨修复方法。
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50岁及以上被诊断为膝骨关节炎(最常见的关节炎)的人群中,步行锻炼可以减少频繁出现的膝盖疼痛。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步行锻炼可能是减缓关节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2021年10月1日至4日,2021年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ASBMR)会议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经国际同行评议,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肖国芝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吴晓昊获Felix Bronner青年学者奖(Felix Bronne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同时也是此次...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旗下子集团微创骨科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Advance®内轴型膝关节系统获得全球骨科行业权威评级机构ODEP(骨科数据评估小组)评定的最高等级“15A”。微创骨科是迄今唯一获得此评定级别的中国企业。
2021年3月23日,“湘雅人才工程·振翩人才引智计划暨张英泽院士创新工作基地揭牌受聘仪式”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举行。雷光华院长为张英泽院士颁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讲座教授聘书,并授予院徽。此举是湘雅骨科为引进优势学科力量,持续优化学科建设,推动医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澳大利亚 Garvan 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骨细胞,这可能揭示出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疾病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称这些新细胞为 “osteomorphs”,它们存在于血液和骨髓中,融合在一起形成破骨细胞,破骨细胞是破坏骨组织的专门细胞。它们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特征,有望成为治疗靶标。
利用骨科内植入物固定或重建由于创伤或病变破坏的骨骼系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骨科内植入物如人工假体或接骨板等普遍起力学支撑和固定作用,缺乏生物活性。随着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应用,利用3D打印技术在骨科内植入物表面打印生物活性材料,使传统的骨科内植入物兼具力学支撑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的功能成为可能。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杨操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吴水林教授、湖北大...
2019年11月1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KishoreMulpuri教授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儿童医院基金会董事杨世欣女士、杨世彬先生一行3人来访我院进行学术交流。齐鲁医院副院长程玉峰会见来访外宾,科研处、国际处相关人员陪同接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