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理论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翻译 模式识别 计算机感知 计算神经网络 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人工智能 系统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1.38 秒)
河北省计算机虚拟技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是根据国内外计算机应用及虚拟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依托于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河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强势特色学科而成立的实验室。2008年开始建设,2009年验收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系统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4月28日,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立足智能学科优势和技术积累,面向国家未来重大战略需求而建立的核心部门。
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下属研发部门,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在上述领域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6月正式认定,实验室主任为乔俊飞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柴天佑教授。实验室以高性能、低成本、普适计算和智能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围绕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智能的理论体系、数学基础和运行机制,在计算智能、智能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显著的研究成果。
《智能系统学报》(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于2006年3月创刊,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双月刊。编委会由活跃在智能科学研究前沿的121位国内外权威专家组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毅院士担任主编。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前身是1980年初成立的206教研室(自动控制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于1994年批准建立硕士点,2000年批准博士点授权,现具有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同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点之一。
青岛大学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是青岛大学成立并直辖的综合性科研机构,院长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李小光。李院长是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020年入选青岛市A类顶尖人才(与两院院士同类),目前主要从事研制国际一流、基于人工智能科技的大型通用航空级及工业级智能无人机系统。李教授拥有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曾经在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在国际一流航空航天企业波音公司和通用电器航空发动机公司,以及中国商...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3年,委员来自于国内三十多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2020年被学会评为优秀专委会。专委会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认知计算、信息系统、类脑计算、信号处理、大数据分析、神经科学、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主动感知、人机交互、智能装备等。专委会每年积极组织“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工程大赛”,参与编写《人工智能发展蓝皮书》。专委会自成立以来,每两...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唯一的智能系统工程学术组织,委员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一线生产单位与政府机关科研管理部门。专委会主要从事智能系统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智能系统工程化、系统工程智能化、工程智能系统化等。专委会积极组织学术活动,汇聚了海内外一大批智能系统工程研究者,逐步形成了智能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群体...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委员覆盖国内近百个单位,是国内智能空天系统领域深具活力和凝聚力的学术组织。专委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与应用、拟人系统与人工生命、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及控制、智能机器人理论与应用等。专委会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智能系统会议”,在国内智能空天系统领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专委会旨在团结和组织我国智能空天系统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开...
广东省智能无人船与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于2017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在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测控装备、自主性能测试、结构安全与运维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应用于智能无人艇/船、智能半潜装备、智能运输船、智能海洋平台等领域。
复杂系统先进控制智能自动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的理论、技术与应用”为总体研究方向,面向国家重大目标和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解决制约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与工业应用的重大问题和解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的先进控制与智能化技术问题为目标,充分发挥控制、地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及两个学科的交叉优势,抢占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先进控制与智能化技术制高点,围绕先进控制理论与信息处理方法、复杂...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依托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设,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研究,主要开展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的计算方法与工业化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计算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 创建于2016年,目前有教师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均为引进人才),博士后1名),研究生35名(硕士生30名,博士生5名)。近年来,实验室共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包括...
车-路信息感知与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引智基地主要依托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多源异构交通信息智能检测与融合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面向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重大需求,瞄准“基于车联网的车-路协作系统”核心技术,引进国际一流研究团队进行合作,重点开展交通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车路协作通信与组网技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三个方面的研究,为推动我国车联网及协作式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理...
“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经由工信部科技司组织的评审和推荐,于2010年1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进行立项建设,2011年5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建设计划评审,2013年10月21日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实验室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的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仿生技术二级学科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得到国家“111计划”“特种机动平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