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林业工程 >>> 林产化学加工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林产化学加工学 木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237 秒)
目前城市地铁车辆和高楼建材中的塑料制品,越来越多采用了各类酚醛塑料复合材料。中国酚醛模塑料生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占全球市场的1/2。酚醛模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生产过程产生的含酚废水后处理成本高,木质素是自然界重要的酚类化合物,利用价格便宜的天然生物质资源替代或部分替代苯酚等毒性较大的化石资源制备模塑料用酚醛树脂,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因此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以提高热工性能,是最重要的节能手段之一 。但近几年发生的大型火灾提高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建筑保温材料阻燃性的要求,因此具有阻燃性能的酚醛泡沫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正朝着环保、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方向发展。木质素是自然界重要的酚类化合物,通过改性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酚醛泡沫,顺应了这一发展要求...
目前,国内市场所能提供的颗粒活性炭,其孔结构以中、小孔为主,而无法提供出具有大孔结构的颗粒活性炭。这大大限制了颗粒活性炭在液相脱色、溶剂回收等领域的推广使用。传统的颗粒活性炭在制取过程中需使用沥青等化学品作为粘结剂,而在这些化学品中含有大量酚类致癌物质,同时,添加粘结剂成型的颗粒活性炭仍无法满足高吸附性的要求。
热能自给型木质活性炭连续化生产利用新技术通过技术与装备的创新研究与集成,开发出生物燃气供热木质活性炭连续化生产利用关键技术装备,每吨活性炭生产由耗煤3吨下降至0吨,实现了活性炭生产的连续化、热能自给以及低碳生产方式,对提升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我国活性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杨木化学机械浆为原料,通过抄纸和一步涂布工艺,获得了高湿强度、高金属离子吸附性能和易于分离回收的木质纤维纸基吸附材料; 选用马来酸酐和次磷酸钠作为绿色改性剂提高纸基吸附材料的湿强度和羧基含量。
利用微波消解技术研究了消解条件对木质活性炭消解前处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解温度、消解时间、消解酸体系是影响消解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粒度0.076~0.918 mm的糖液脱色炭在8mL(6mL HNO3+1mL H2O2+1mL HF)消解酸体系,220℃下保持30min的微波消解条件下都可以消解完全,且不同种类的木质活性炭都可以在此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提高消解温度、延长消解时间、增加消解酸用量的...
为了提高木聚糖酶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介孔氧化钛和海藻酸钠为载体,开展木聚糖酶固定化研究。氧化钛固定化木聚糖酶,考察了吸附时间、给酶量、温度和pH值对固定化的影响;海藻酸钠固定化木聚糖酶,考察了NaCl浓度、海藻酸钠浓度和硬化时间对固定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种固定化木聚糖酶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介孔氧化钛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0.5 h,给酶量20.36 IU/g,温度65 ℃,...
对杜仲总木脂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波时间对杜仲总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总木脂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g杜仲总木脂素的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为:使用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液料比20:1(mL:g),浸泡12h后,超声波辅助提取45min,超声波功率250W,提取1次。在此实...
为了能够高效地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糖,采取了一种新的工艺路线: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先被酿酒酵母转化为乙醇,并通过蒸馏将发酵液中的乙醇去除,然后再用驯化过的树干毕赤酵母将蒸馏釜底液中的木糖转化为乙醇。结果表明,蒸馏后的水解液中84.4g/L木糖经过48 h发酵的乙醇得率和木糖利用率分别为80.4%和89.7%;高浓度抑制物的蒸馏釜底液中木糖的利用可以通过提高初始pH值的方法加以改善。初始pH...
通过化学和形态分析手段,研究了碱性木聚糖复合酶处理中酶用量、温度、pH值对桑芯主要化学组分、得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自制的酶是耐温耐碱、含有少量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木聚糖复合酶,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在优化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随着酶用量的增加,桑芯中木质素和综纤维素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得率均高于95%;优化的酶处理条件是:酶用量2.0U/g、温度50℃、pH值8.0;酶处理前后组织...
采用衍生还原裂解法(DFRC)对木质素类药物进行降解,并且采用GC-MS分析裂解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显示:木质素类药物降解产物中包含有4类化合物,即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单糖,有机酸和相关木质素单元。在1#药物和2#药物中上述4种化合物分别为:12.696 %、17.456 %、17.989 %和51.859 %;8.736 %、2.991 %、44.812 %和43.461...
以柠檬酸为交联剂,利用酯化交联工艺将功能主体分子β-环糊精接枝到杨木木粉表面制备β-环糊精/木粉(β-CD/WF)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酚酞探针分子技术进行表征。以Pb2+为吸附质, β-环糊精/木粉接枝共聚物为吸附剂,系统探讨接触时间、pH值、Pb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Freundli...
采用4种方法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酶水解性能和可发酵性糖得率的影响,分析了预处理物料主要成分,预水解液中糖组成、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及木质素降解产物含量。100 g玉米秸秆经稀酸、稀酸磨浆、中性蒸汽爆破和稀酸蒸汽爆破预处理、洗涤后,物料中纤维素由37.17 g分别降为33.96、33.54、32.63和32.88 g,木聚糖由22.84 g分别降为2.77、2.47、3.56和2....
以三甲基木质素基季胺盐(TLQAS)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原料通过静电吸附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物,并表征其结构。首先制得三甲基环氧丙基氯化胺单体,再与碱木质素接枝反应,合成TLQAS;在不同pH值和物料比条件下进行三甲基木质素季胺盐和羧甲基纤维素作用,制备三甲基木质素季胺盐-羧甲基纤维素(TLQAS-CMC)聚电解质复合物,测得其含氮量 2.11%;通过FT-IR、DSC、XRD对聚电解质复合物进...
为优化桉木高温热水预处理的工艺条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分析预处理渣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80 ℃,时间20 min,绝干木粉与水1:20(g:mL)。此条件下,预处理液中木糖、葡萄糖的转化率分别为81.93%和2.21%。桉木木粉经最优条件预处理后,大部分半纤维素被水解;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基本不变;碳水化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