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保护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水产保护学 虾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61 秒)
为探索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日本沼虾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日本沼虾SAA(MnSAA)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其在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MnSAA在血淋巴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还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检测了MnSAA基因沉默后,日本沼...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是一类能与糖类结合的非抗体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家族,为了研究C型凝集素基因在日本沼虾组织分布、细胞定位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应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日本沼虾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3基因(MnLec3)的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Mn...
我国扇贝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20世纪70 年代扇贝半人工采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扇贝养殖业开始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虾肝肠胞虫被认为是凡纳滨对虾“长不大”现象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内外学者已建立其PCR检测技术,包括18S-PCR、SSU-PCR及SWP-PCR。采集36个凡纳滨对虾苗种样本、5个卤虫样本和12个水样,应用上述3种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比较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试验结果显示,18S-PCR在第一步扩增的灵敏度最好,SSU-PCR在第二步扩增的灵敏度显著高于SW...
利用活体观察、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对短触手才女虫(Polydora brevipalpa)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1)光镜下虫体半透明呈浅褐色,触手边缘具黑色斑带;口前叶前端钝圆,脑后脊延伸至第3体节中部,眼点2对,呈梯型排列;第5刚节刚毛变形膨大成爪状且具侧凸缘,鳃始于第7体节,虫体背部中央及鳃中央血管明显,且血液在快速流动。尾部圆盘状,背部具缺刻,肛口开于中间。2)电镜下...
使用质量浓度为1 mg·L-1的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以混饲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苗给药,研究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在凡纳滨对虾苗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对药物的残留时间和残留量等进行风险评估。呋喃西林在凡纳滨对虾幼苗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ke)为0.041 h-1,消除半衰期(t1/2ke)为17.091 h,其代谢物氨基脲(SEM)在50 d后未检出;呋喃唑酮的ke为0...
[目的]研究Cu2+、Zn2+和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为对虾人工育苗用水的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Cu2+、Zn2+2种重金属离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720尾凡纳滨对虾仔虾进行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
桃花水母属一些种类命名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建立了两个新的形态度量学参数,即触手密集度和平衡 囊密集度,采用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在我国采集到的索氏桃花水母、嘉定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和短手桃花水母进 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这两个参数在种类区分上的应用。此外,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桃花水母各形态学 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短手桃花水母和中华桃花水母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能与中华...
白斑综合征病毒在养殖克氏原螯虾中感染流行研究。
蟹颤抖病是我国水产养殖重大流行病,随着克氏螯虾、南美白对虾等虾类的扩大养殖,近年来许多重大病害也时常暴发流行,这些都给水产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所以尽快明确致病因子,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是生产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运用微生物种类谱系分析“金标准”16S rRNA基因分析方法确定了蟹颤抖病和虾类(克氏螯虾、南美白对虾等)重大流行病病原为螺原体,并进行了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验证,这...
该项目对虾、蟹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症状,规律及病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虾、蟹细菌性病害防治的内服药配方,以恶喹酸为主要成份,根据罗氏沼虾、青虾、河蟹的不同需求,配制不同的添加成份,暂定名为“克菌4号”、“克菌6号”等,起到防病、治病保肝、促生长的作用,同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生态防病,健康养殖”的技术操作规程。3年来项目试验推广、示范面积为29800亩,实施区面积内无...
 该药配方采用传统具有助消化、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改善生理代谢的中草药,再添加强化剂(强化病虾的营养)而制成,其采用强化营养,改善生理,改善水质环境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属有创新的技术措施。减少发病率10%,减少对虾死亡率60%,居国内先进水平。
本课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探明了病毒病的流行规律、病毒的增殖、感染、传播途径、宿主范围。首次研制出该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现场、快速、简便、灵敏、准确诊断技术;开发出病毒核酸探针杂交检测试剂盒,病毒核酸探针定量测定试剂盒以及新型核酸探针杂交采样液SEMP;用PCR方法制备地高辛标记探针建立了原位杂交、斑点印迹检测方法,同时在中和抗体、病毒受体研究及药物...
为了解决该病的病原、病理、感染机理、传播途径及检测诊断等重大关键问题,项目组10年来进行了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分子免疫学、诊断学等方面的研究。弄清了病毒的蛋白组成,建立了病毒基因库;探明了病毒病的流行规律、病毒的增殖、感染、传播途径、宿主范围;首次研制出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单抗的现场、快速、简便、灵敏、准确诊断技术;首次开发出病毒核酸探针定量检测试剂盒及新型核酸探针杂交采样液SEMP...
虾病防治技术研究     虾病防治  对虾       2008/9/16
该项目研究内容:福建局部养殖对虾病害的调查(种类、病原及原生物学、危害性及流行情况;对一、二种危害性大的病害开展防治技术研究)。调查研究发现,福建局部养殖对虾的病害有39种,其中11种危害较大。病原体中,属国内外首次记载的有平片针杆藻病和速芽虫;属国内首次记载的有匹里虫、小单胞虫、青蟹链壶菌弥尔福海壶菌,省内首次记载的有禾谷镰刀菌等18种。对匹里中病病原的超微结构和组织病理及发病致死机制;红腿病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