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相关记录318条 . 查询时间(0.167 秒)
2020年10月16日美东时间下午两点,《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刊登了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团队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Ashish Sinha教授的合作论文——“过去八千年的古气候记录为晚全新世马达加斯加和马斯克林群岛大型动物灭绝提供气候背景”(A multimillennial climatic context for the megafaunal ext...
在人属的6种或更多的早期人类物种中,只有我们智人幸存了下来。10月15日,发表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One Earth的一项研究,结合气候模型和化石记录,找到了导致我们远古祖先早期灭绝的线索。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无法适应气温变暖或变冷——可能在决定他们的命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候变化背景下,以河岸热排放、陆地氮排放以及取用水调节为主的人类活动改变土壤与河流的水热条件和氮迁移过程,进而影响全球氮循环与水环境。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这些人类活动对全球河流温度及氮输送的影响,不但能加深我们对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9月2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促进多边主义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正发挥重要作用。塔拉斯表示,当前全球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中国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推动者,并在联合国大家庭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他对中国所提供的支持表示赞赏。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最新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山前迄今世界最厚完整黄土岩芯的研究发现,360万年来,亚洲中纬度干旱区气候总体呈持续变干趋势,全球变冷尤其北半球高纬度冰量增加和冰盖扩展,可能是驱动亚洲中纬度地区360万年以来西风气候变化和干旱化的主控因素,并可能通过粉尘输送对北太平洋和南海生物生产力及与其相关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吸收和全球变冷产生重要影响。
过去6600万年以来,大型恐龙绝灭,被子植物、哺乳类和鸟类繁盛,是地质历史中的新生代。新生代早期两极没有冰盖,晚期两极出现大规模冰盖。温室气体浓度一度超过2000ppmv,而到末次冰期不足200ppmv。古气候学家一直希望获得新生代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来理解现代的地球气候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近日,中欧领导人在会晤中提到,双方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此表示赞赏,希望中欧加强气候变化对话与合作,并呼吁全球各国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加强国际协商应对、坚定多边合作响应。
针对“全球尺度气候变化与人来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二者的贡献分别占多少?”这两个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吉县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奥地利联邦水土保持研究所科学家,历时三年多时间,系统整理了遍布全球各大洲1321个流域研究数据成果,采用元数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2020年8月2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陆地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状态的最新监测信息。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为满足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科学推进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现予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提供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系统变化的新状态,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作用。
近年来,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趋势持续,气候风险不断上升,城市更显脆弱。建设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可有效降低高温、干旱、雨洪、海平面上升等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各国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都在采取积极行动并在策略上具有共性。
2020年7月23日,作为清华大学2020年全球暑期学校课程之一的“气候变化大讲堂”面向全球师生开课。本期大讲堂的主题是“后疫情世界的气候治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受邀发表荣誉致辞,这也是古特雷斯先生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面向全球师生公开演讲。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清华大学全体师生以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其他成员学校和清华大学全球合作伙伴学校的师生,向古特雷斯秘书长表示感谢。本次讲堂同时邀请法...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本纲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法国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LSCE)等单位的同行合作,研究揭示了短生命气候胁迫物质可以通过气候-碳循环反馈(climate-carbon feedback)产生长期气候效应。该研究发现,该效应的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十年,远超过其大气停留时间。在2010年,短生命气候胁迫物质通过气候-碳循环反馈产生...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线上版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导致北冰洋海浪气候发生巨大变化,未来该地区可能会频繁地出现巨浪,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及基础设施的安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的研究工作发现,冬季纬向非均匀的北极增暖能够通过局地的位涡制造以及向中高纬地区的位涡平流,对欧亚大陆冬季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过去几十年的气温变化显示,在冬季,北极地区的显著增暖与欧亚大陆中高纬的变冷同时存在(图1)。这种暖-冷变化的强烈对比,近年来备受关注。北极和欧亚大陆暖-冷对比产生的动力机制对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存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