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2.258 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016年3月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各次飞行都安排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例如天地量子密钥传输试验、激光通信试验等,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2016年2月22-25日,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执行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翁敬农和项目主管郭媛媛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53届会议。
近日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获悉,该所“Hex-rotor多旋翼无人机”凭借出色表现,在中航工业杯第三届国际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中获创意赛三等奖,是该项比赛中唯一获奖的多旋翼无人机。据悉,此次大赛共吸引国内外102只参赛队伍。
近期,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秦开宇教授团队副研究员朱波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宇航技术研究院(UTIAS)飞行器飞行系统与控制(AFSC)实验室主任Hugh H.T.Liu教授合作,连续发表/被接收4篇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多运动体鲁棒协同控制算法设计和实验验证上。电子科技大学为论文的主要署名单位,其中两篇为第一作者单位以及通迅单位。
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日前公布2014 CPGPS选举委员会选举结果,上海天文台金双根研究员当选为CPGPS主席 (2016-2017)。 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s i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CPGPS)是一个非赢利性国际学术组织。协会创立于2001年...
2014年12月12日,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办的《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中荣获201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北京邮电大学首次获得该荣誉。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出席了本次盛典。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两弹一星”功勋、最高...
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2014年10月30日上午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这将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相关数据。
多体制导航信号模拟源可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城市、郊区、峡谷、海洋等多种环境下的导航场景,大大降低GNSS接收机及其系统在研制、实验、生产、测试、应用等环节中资源的消耗,其性能高低将直接影响卫星导航终端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涉及导航卫星轨道高精度仿真、导航信号生成、载波相位精确控制和传输误差仿真等多项关键技术。
导航卫星反射信号技术,是利用接收机同时获取导航卫星定位信号与地球表面反射后的定位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海洋浪高、土壤湿度等信息。该技术是导航卫星位置服务之外的创新应用方向,也是当前国际导航卫星科学应用的热点之一。
近日,北斗应用推广示范工程工作会议在沪召开。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委员辛毅为“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和“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揭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通报了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建设及应用情况。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鸣波介绍长三角北斗应用示范工程有关工作,同时宣布由上海市牵头的北斗导航卫星长三角应用示范工程正式启动。交港局、司法局、产业技术研究院、青浦...
在完成了对飞机机体结构、液压系统和电路等全面的检修评估工作后,5月21日,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飞机(B4102)开始执行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遥感飞机高分辨率全天候信息获取系统改造”的试飞工作。
本网讯(实习生古桂婷 通讯员高柯夫)“武汉大学作为IGS在亚洲地区唯一的实时轨道产品提供者,在IGS中做出了积极贡献。”5月13日,卫星导航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吴尔思·胡根特伯(Hrs Hugentobler)登上珞珈讲坛,报告中多次提到武大的贡献。
2013年3月19日上午,由我校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张勤教授主持承担的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分析中心建设与运行维护》总体实施方案内审会在长安大学地学科技大厦三楼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委员今天(2013年3月7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我国已开始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预计明年底发射第一颗实验卫星。孙家栋说,目前北斗卫星全球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中。为慎重考虑,在正式发射卫星前,将发射4到5颗实验卫星,将关键技术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清楚。“随后将发射正式卫星。届时,30颗星的发射密度将非常大。”据了解,北...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1月5日23时46分,刚刚成功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突破1000万公里,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飞行控制能力得到新的跃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