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理论语言学相关记录11300条 . 查询时间(2.746 秒)
傅琼,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中共党员,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英语口译教学与实践。
语言中的词汇如同生物物种一样,也在竞争中决定彼此的存亡。单词在语言演化过程中的此消彼长可能存在“新词涌现”和“认知选择”两种机制。“新词涌现”源于外部环境,是由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所催生的表达新含义的需求。然而环境的变化(包括战争、移民、社会改革、技术进步等)往往较为随机,因此无法对语言演化施加一个稳定、持久的影响。相较而言, “认知选择”(人类在加工和产生语言过程中的一些先天的内在偏好)则相对稳定...
项成东,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语用与翻译。
白丽茹,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教师,博士学历,教授,专业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担任课程: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语言学理论与流派、英语写作。
历史语义学在国际学界已备受推崇和借鉴,但现有研究还较少把图像文献纳入历史语义学视野,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黄祸”是一个处于东亚“鞍型期”的“历史基本概念”。在欧美,围绕这一概念产生了诸多漫画,它们在生产、传播及接受上都颇为广泛。缘起于1895—1905年的“黄祸”漫画基本具备了后世“黄祸”视觉呈现的基本语义和模式,具体体现在宗教与国族的历史语义、价值与关系的图像症候、经济与反帝的真假讽刺等方面...
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上午10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赵世瑜教授应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邀请,为所(院)全体师生作了题为“‘文字下乡’与生活世界中的文字”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尹建东教授主持。
2023年11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薛金林教授团队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High-precision Target Ranging in Complex Orchard Scenes by Utilizing Semantic Segmentation Results and Binocular Vision的研究论文。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语义学的提示学习事件要素抽取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对事件要素进行语言学分析,形成传统事件要素标签?事件要素语义标签的双向转换模块;搭建事件要素分类模型,并使用基于事件要素语义标签的事件要素数据集对其训练;结合事件提示模板将事件文本输入提示学习事件要素摘要模型,提取出包含事件要素的摘要文本;然后结合事件要素分类模型双向转换模块对摘要文本进行解码,完成事件要素的抽取。本发明...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一种基于语义关联的PaaS协同系统和方法
姚春林,博士(后),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研究。2012年至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天津市艺术规划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10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发表在JCP (SCI一区)、LPLP(SSCI, A&HCI)、AJAL(SSCI)、IJCEELL(EI源刊)、北京大学学报(CSSCI)、中...
应洁琼,现任科研处副处长、学科与硕士学位点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应用外语学院教师。
赵芃,女,北京大学博士,天津商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话语研究、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理事,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2023年10月10日,为了扩展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蒙古学学院特邀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王远新教授为师生作题为《语言田野调查的方法论特点》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蒙古学学院副院长乌吉斯古冷教授主持,民族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尹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中共党员,硕士,教授,历任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系部主任、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长期担任教学督导。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和认知语言学研究。
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会预测对方即将说出的内容。例如,你的朋友跟你说“我刚从青岛回来,在海边捡了很多……”,可能还没说完,你就已经根据“青岛”“海边”等概念预测到即将说出的是“贝壳”。这种语义信息的预先激活(语义预测加工)是人脑能够实现高效语言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脑是如何进行语义预测加工?语义预测加工是否以及如何受到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和语境信息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