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生物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工程 院士相关记录48条 . 查询时间(0.246 秒)
2024年3月26日下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植保楼报告厅举办“致远名家讲堂”系列讲座第九讲,特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研究员主讲。本次活动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友良教授主持。
简悦威(Yuet Wai Kan),医学家。美国国籍。生于香港。1958年获香港大学医学院理学士学位,1980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迄今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迄今任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讲座教授,1990年迄今兼任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81),英国皇家医师院会员(1983),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6),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
2023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结果公布,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新增10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献龙教授当选。张献龙教授长期致力于棉花生物工程与育种研究,30多年来,他率先绘制陆地棉和海岛棉参考基因组,解析棉花遗传资源的演化规律,为开展精准设计育种提供“路标”。创建棉花体细胞杂交和植株再生技术,突破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开辟了资源创制新途径;创新棉...
2023年9月25日,万建民院士团队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A CYP78As–SMG4–COPⅡpathway promotes grain size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个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关键因子SMG4,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水稻粒型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盐碱胁迫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与最终产量。水稻耐盐碱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研究水稻应对盐碱胁迫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对于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2023年6月16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水稻耐盐碱研究上的新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教授应邀来南昌大学作题为《发酵工程技术:任务与挑战》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教授主持。学校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报告。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褐飞虱通过针状口器刺入水稻叶鞘组织吸食韧皮部汁液,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种植抗性品种是综合防控褐飞虱的基础。然而植物抗病虫性通常受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抗性基因的有效利用。如采用密植的栽培方式是当前许多作物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密植通常会导致冠层以下的植株部分光照不足而产生庇荫反应,易滋生各类病虫害,虽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时隔不到一个月,9月26日,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一行再次莅临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调研指导工作,并率生物医学大数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深入交流相关合作。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庆、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陈晓熠、《中国科学报》上海记者站站长黄辛等陪同调研。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刘买利副主任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6月1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教授做客第147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郑裕国教授作题为“医药化学品生物催化合成”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进教授主持。报告伊始,郑裕国教授系统性介绍了医药化学品合成的发展与现状。他以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及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医药化学品的传统化学制造工艺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简称:NAS)成立于1863年,是美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之一,大约有500名现任和已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过诺贝尔奖。旗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成立于1914年,是当今发表原创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之一。当地时间2021年4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
2021年03月12日,《ACS Nano》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阎锡蕴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纳米酶,即硫铁矿(FeS2)纳米酶。研究者发现这种纳米酶结合H2O2底物的亲和力极高,催化H2O2的效率(kcat/KM)比传统Fe3O4纳米酶高4144倍;比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高3086倍。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究其原因...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刘耀光院士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IF2019=12.084,生物学一区)在线发表了题为“PhieCBEs: Plant High-efficiency Cytidine Base Editors with Expanded Target Range”的研...
北京时间今天清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正式发布国际蛋白质组学领域权威奖励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贺福初荣获蛋白质组学杰出成就奖。这是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对中国科学家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
2020年3月18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谭天伟院士研究团队和软物质高精尖中心兼职教授延斯·尼尔森院士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题为《Third-generation biorefineries as the means to produce fuels and chemicals from CO2》的文章。谭天伟院士团队和延斯·尼尔森院士团队结合各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