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学 模式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0.573 秒)
2024年2月29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金(支持局中心工作项目) “油茶宜机化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模式研究”启动会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召开。国家林草局改革发展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处相关领导,项目跟踪专家、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科技管理人员等20余人参加会议。
近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森林GEP+绿色共富项目”模式获得浙江农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优秀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近些年来,海南省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为了改善珍贵树种的经营状态,维护土壤肥力,增加林分结构多样性;同时,因珍贵树种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种植经济植物可以短养长,增加林农收益。林下复合经营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即满足了降香黄檀人工林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又能为降香黄檀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能有效的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本项目在江苏泗阳县分别营建杨树林下种植中草药示范区和林苗一体化示范区50亩和200亩,在溧阳天目湖镇营建林茶间作示范区50亩;与单林相比,林下种植中草药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林苗一体化模式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林茶间作模式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项目发表论文5篇,撰写编著1部;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及林农105人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但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年际波动和极端气候的影响。要探讨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和碳汇功能及维持的影响,需要在不同时间尺度研究树木径向生长对环境条件的响应。在年际尺度,通过树木年轮分析已在全球不同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树木生长与气候响应研究,但年轮分析只能反映树木年际生长情况而无法提供年内的生长信息。高精度树木生长仪可在分钟和微米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连续监...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半湿润和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具有较大的降雨梯度和空间异质性。区域内亚高山森林在调节区域气候、保护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川滇高山栎林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硬叶栎林类型,但关于其土壤微生物碳(C)和养分限制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尚不清楚。
微生物组与林木生长适应性研究组近日在真菌-树木共生关系的维持与打破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以荷伯生氏斜盖伞(Clitopilus hobsonii)—树木共生体系为模型,探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真菌-树木共生关系的影响,发现有机氮能促进根系发育、外生菌根形成和苗木N素吸收,而无机氮(无论是硝态N还是铵态N)添加则打破了这种共生关系。离体叶片和悬浮细胞测试进一步证实,在有机氮条件下,该真菌显著促进...
2022年11月29日,亚林所林业微生物团队在Cell旗下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题目为“A facultative ectomycorrhizal association is triggered by organic nitrogen”的论文,揭示了树木-真菌共生的维持和打破机制,为“适地适树适菌适肥”的“以菌养苗”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也为阐述N沉降...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2022年3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天候多模式森林火险监测预报与火灾早期精准探测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范维澄院士、副组长张来斌院士,责任专家陆强高级工程师、翁文国教授,技术专家申旭辉研究员、程桦教授、房世波研究员、常禹研究员、单延龙教授、史聪灵研究员,财务专家黄素芳总会计师,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王顺兵、应急管理部科技...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全球的亚热带地区主要被沙漠所覆盖。然而,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却发育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个亚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3400米之间的中国西南山地,并孕育着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为中国西南山地带来了丰沛的夏季降水,水分无疑是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关键因素。然而,人们对这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以广东省鹤山长期(10年)氮沉降样地为试验平台,选取豆科种植林(Acacia auriculiformis)和非豆科林(Eucalyptus urophylla)为试验对象,首次开展了生态系统尺度的15N标记实验。通过为期1年的15NH415NO3持续喷施,对比了外源输入氮(大气沉降氮和氮添加)在两个森林不同组分中的留...
桉树作为世界公认的速生树种之一,在中国南方被广泛种植。然而,近60%的桉树林地选择多代连栽经营模式,致使人工林地面临养分流失、甚至地力衰退的风险。目前,针对桉树人工林连栽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质量变化或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而连栽经营模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形成微生物共现性网络的潜在相互作用及微生物功能变化的影响尚不清晰。
在东南亚地区,橡胶种植业往往需要面临土地退化与季节性干旱的双重威胁。针对这一区域性问题,在橡胶林内间作不同类型的经济作物成为“固土-保水-增效”的重要栽培措施。以往的大量研究和田间实践表明,间作作物可以起到提高橡胶林土壤理化性质,优化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目前,不同生活型的间作作物(如咖啡、茶、龙血树、千斤拔、砂仁等)与橡胶纯林构建出多种类型的农林复合模式。从生态环境角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